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截至2021年9月,塘厦镇下辖19个社区:林村、莲湖、石潭埔、横塘、振兴围、诸佛岭、莆心湖、大坪、四村、田心、龙背岭、蛟乙塘、沙湖、平山、清湖头、石鼓、石马、桥陇、凤凰岗。
塘厦:
塘厦一般指塘厦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东莞市东南部,东连清溪镇,西邻黄江镇,南接凤岗镇和深圳市观澜街道,北与樟木头镇相连。东西相距约11.4公里,南北相距约14.7公里,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9月,塘厦镇下辖19个社区。
历史沿革
塘厦,驻地宋末成圩于30余亩的大塘周围,名塘头厦圩,镇因圩名。
早在2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
宋代,塘头厦已形成村落,人们傍石马河搭舍而居。宋末,由于中原战乱频繁,河南、陕西一带的汉族人纷纷南下珠玑巷,部分民众辗转移居塘厦。
明代,塘头厦属东莞县归城乡第七都,塘厦圩为都府所在地。万历元年,今塘厦境分属新安、东莞两县管辖。
清乾隆十九年,复将分属新安县的土地划归东莞,统属石龙戍厅管辖。
民国初期,塘厦为东莞县第四区区公所驻地。
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塘厦圩设乡,为塘厦建立乡政权之始。
建国后,塘厦地区先后设立区、乡政府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7年4月改称为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塘厦
塘厦属于东莞市下辖镇,不属于其他区。
塘厦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城区位于东经114°5′35",北纬22°4′24",位于东莞-深圳-香港经济大走廊之间。东与清溪镇相邻,南与凤岗、深圳交接,西与黄江镇接壤,北与樟木头镇相连。
塘厦镇是广东省中心镇、东莞市五强镇之一、中国千强镇(第五名)。2018年10月9日,塘厦镇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历史沿革:
塘厦,驻地宋末成圩于30余亩的大塘周围,名塘头厦圩,镇因圩名。
明代,塘头厦属东莞县归城乡第七都,塘厦圩为都府所在地。万历元年,今塘厦境分属新安、东莞两县管辖。清乾隆十九年,复将分属新安县的土地划归东莞,统属石龙戍厅管辖。民国初期,塘厦为东莞县第四区区公所驻地。
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塘厦圩设乡,为塘厦建立乡政权之始。建国后,塘厦地区先后设立区、乡政府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7年4月改称为镇。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塘厦镇下辖22个社区,1个生活区,镇人民政府驻塘厦镇迎宾大道9号。
塘厦镇属于东莞市直辖镇,不属于哪个区。
塘厦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东莞市东南部,东连清溪镇,西邻黄江镇,南接凤岗镇和深圳市观澜街道,北与樟木头镇相连。东西相距约11.4公里,南北相距约14.7公里,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塘厦镇是广东省中心镇、东莞市五强镇之一、中国千强镇(第五名)。
截至2021查询,塘厦镇实现生产总值403.49亿元,生产总值增长4.1%,比上半年增速增加了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201.48亿元,同比增长3.7%。工业投资25.88亿元,同比增长10.4%。镇属工程投资3.28亿元,同比增长101.7%。
深圳没有塘厦镇,塘厦镇在东莞,东莞和深圳交界的地方,靠近深圳,是属于临深区域,很多塘厦的房字都是深圳买了,离得不远,上班还算方便。
东莞塘厦八大景点:
东莞新八景是:“松湖烟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大道朝晖”(东莞大道)、“广场挹萃”(市中心广场)、“古塞飞虹”(虎门大桥)、“虎英叠翠”(虎英郊野公园及御景湾周边景观)、“板岭凝芳”(绿色世界、水濂山森林公园及周边景观)、“莲峰赏鹭”(长安莲花山风景区)、“金沙洋月“(石龙金沙湾)。
东莞文物八景是:“故垒雄风”(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可园蕴秀”(东莞可园)、“城楼集瑞”(迎恩门城楼)、“蚝岗探古”(蚝岗贝丘遗址)、“潢涌宋祠”(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筑群)、“南社遗韵”(南社村古建筑群)、“金鳌塔影”(金鳌洲塔)、“东纵丰碑”(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塘厦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与深圳市接壤,莞深高速、龙林高速、东深公路、广深铁路贯穿而过,是东莞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下辖20个社区,户籍人口3.9万,外来人口近50万。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坚持“打基础、办实业、走正道”的发展方针,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目前,全镇共拥有民营企业1800多家,外资企业12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家、港澳台上市公司2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源设备、家用电器为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国际性电子、电脑、电器及周边设备加工制造业基地之一,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连续多年荣获全市镇(街)工作实绩量化考核综合总分一等奖、经济建设单项奖,迅速从农业镇发展成为广东省中心镇、东莞市5强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中国千强镇(第5名)”、“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现代乡镇20强”等称号。2007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市产业双升级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