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独乐寺是天津蓟县的地标性古建筑之一。因为他本身有精彩的历史故事,建筑也别出心裁,很多游客会前来打卡,那么蓟县独乐寺有什么好玩的,参观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怎样的基础了解?下面一起看看吧!
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寺庙历史最早可追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
景点位置:天津市蓟县城内武定街41号(古街西口)
交通:乘旅游专线11路在古街西口站下车可达,乘531路公交车在独乐寺站下车可达。
门票:37元,联票50元
开放时间
08:00-18:00(5月1日-10月1日周一-周日)
08:00-17:00(10月2日-次年4月30日周一-周日)
独乐寺主要看点是:山门的建筑物、三门的左右两边泥塑作品、观音阁辽代建筑、观音阁壁画、观音阁的观音、还有乾隆留下来的书法作品、观音阁额头上面的牌匾是李白写的。
独乐寺山门和最核心建筑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相当于立柱的二分之一,排列疏朗,粗壮有力,为典型唐代风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山门前两稍间为辽代金刚力士塑像,守卫山门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独乐寺的特别之处,跟我们惯常看到的明清风格的寺庙不一样。
据历史学家考证,“观音之阁”匾额是唐代天宝十一年52岁的李白游幽、蓟时所书,此为真迹。观音阁内部构造示意图。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二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头部直抵三层的楼顶。独乐寺壁画以十六罗汉与两明王为主题,间以佛教有关的神话故事、世俗题材和重修信士像。绘画以“铁线描”为主,兼用兰叶描,勾勒填色,适当加以晕染,人物造型准确,线条流畅。
韦驮亭:观影阁正后方即为韦驮亭。独乐寺乾隆行宫:在冀中共有乾隆皇帝的五座行宫,其中只有独乐寺行宫保留下来。报恩院:乾隆行宫紧邻报恩院。
附近景点蓟州文庙300米
蓟县白塔寺400米
鲁班庙400米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博物馆2公里
府君山公园2.4公里
这里是京津地区留存隋唐风格建筑较为完整的寺院,距今年头也非常久远,值得一去。
独乐寺是4A级景区,这里可以观赏到的非常不错的景点,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前去上香,每年春天这里都会有庙会,除了庙会以外,在固定的时间还会有法会哟,大家可以前去了解一下。
景区介绍门票价格:门票37元,联票50元
交通指南:乘旅游专线11路在古街西口站下车可达,乘531路公交车在独乐寺站下车可达。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这里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独乐寺是千年名刹,但是寺院开始建造的时间根本无从考究,最早的历史可以追至贞观十年。
独乐寺总面积有1.6万平方米,有上下两层,中间是平座暗层,通高23米。寺内存在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都是在辽圣宗统和二年重建的,在名果十九年,这里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于是闻名海外。
景点介绍山门
独乐寺的山门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观音阁
观音阁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有23米,第二层是暗室,并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所以外观看起来像是两层建筑,中间的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上面是单檐歇山项。观音阁下层的四壁上都是彩画,是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
壁画
独乐寺的壁画主要是指的山门和观音阁内的壁画哟。
韦驮亭
就在观音阁北面,大约有5米高,宽大约4米。这是明代修建的攒尖顶八角亭,亭内韦驮像大约有3米高。据说韦驮的姿态不同对行地僧有不同的意义。韦驮双手合掌标识寺庙欢迎,如果是握杵拄地,表示寺庙不欢迎挂单和尚。
报恩院
这是在明代建立的,但是在清乾隆年间有重新建筑,报恩院是四合院式,长9米,宽5米,为明、是清两代僧人重要的礼佛场所。报恩院前殿是弥勒殿,供奉的是铜制弥勒菩萨像,两边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疯僧塑像——寒山、普化、风波和济公。
独乐寺属于天津自然保护区的著名景点。
位于天津蓟县城西门内,始建于唐代,主体建筑是山门和观音阁。
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古建筑,门上悬挂的独乐寺匾额相传是明代官吏严嵩所题。山门两侧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山门后面还有清代绘制的四大天王壁画。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观音阁高23米,是我国现存双层楼阁建筑中最高的一座,也是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古代木结构楼阁。阁内观音塑像高16米,观音头上还有10个小头像,所以又称十一面观音,是我国最大的彩色泥塑之一;观音阁四壁,绘有五彩缤纷的壁画,北墙后门两侧和东、西墙绘有罗汉像,是研究我国绘画和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
独乐寺两建筑,按现存古建筑年代排列、名居第七,但若论技术之精湛、艺术之品第,均应推为第一,可以说是现存古建筑中的上上品,最佳的范例。——陈明达
"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州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堪称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宝中之宝和重中之重。始建年代不可考,应不晚于隋代,辽统和二年(984年)重建。梁思成先生称其“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
1932年梁思成发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这是“发现独乐寺”的标志,也是中国建筑学术史上的里程碑。
在独乐寺考察的梁思成
依现存建筑配置情况,独乐寺可分两个院落。
1.主院
有明显的中轴线。山门、观音阁两座辽代建筑一前一后,是全寺重心,加以东、西配殿各三间,又组成一个四合院单元。东配殿之后,原有清建院落一处,有门、廊和广厅三间,现在门、廊、院墙均毁,仅存广厅三间。
观音阁之后,中轴线上有韦驮亭,亭后13米高地上又有小院。院中有北房、南房、东西配房各三间,规模简陋。
2.西跨院
观音阁西侧有随墙垂花门,可通西院。这是一处屡受改动的建筑群,后部有三进北房和两处西房。由于西院墙就是抹斜的蓟县城墙,因此房屋排列微显凌乱。前部群房被今人占用。
独乐寺平面图
梁思成手绘
图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梁思成著
观音阁及山门与敦煌壁画中所见的唐代建筑非常相似。梁思成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中写到,“观音阁及山门最大之特征,而在形制上最重要之点,则为其与敦煌壁画中所见唐代建筑之相似也。壁画所见殿阁,或单层或层,檐出如翼,斗栱雄大。而阁及门所呈现象,与清式建筑固迥然不同,与宋式亦大异,而与唐式则极相似。熟悉敦煌壁画中净土图(第二十三图)者,若骤见此阁,必疑身之已入西方极乐世界矣。
敦煌壁画中净土图(第二十三图)
独乐寺全景
图源:《蓟县独乐寺》,杨新著
独乐寺的山门是一座不大的建筑物,檐下有简单的斗拱。从平面上看,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大门,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木结构大门。
山门南面及侧面立面
图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梁思成著
独乐寺山门
梁思成手绘
图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梁思成著
山门为面阔三间进深二之单层建筑物。顶注四阿(屋顶各面斜坡相交成脊。如屋顶四面皆坡,则除顶上正脊外,四隅尚有四垂脊),脊作鸱尾,青瓦红墙。
山门
梁思成1932年考察时所拍摄
图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梁思成著
山门脊传与株儒柱并内备补间铺作
梁思成1932年考察时所拍摄
山门正脊瓦顶东侧、西侧鸱吻
图源:《蓟县独乐寺》,杨新著
南面额曰“独乐寺”,相传严嵩手笔。全部权衡,与明清建筑物大异,所呈现象至为庄严稳固。在小建筑物上,施以四阿,尤为后世所罕见。
“独乐寺”匾额悬挂于山门前檐正中。宽2.17米,高1.08米,上刻楷书“独乐寺”,字径50厘米,蓝底金字。相传为明代嘉靖年间大学士严嵩所书。
沿着山门的台阶向上,东西两侧有2尊金刚力士像。
山门东次间南半部彩绘金刚力士塑像
山门西次间南半部彩绘金刚力士塑像
山门展示了木作艺术的一个精巧实例:整个功能都是结构性的,但在外表上却极富装饰性。这种双重品质是中国建筑结构体系最大的优点所在。
山门北立面
图源:《蓟县独乐寺》,杨新著
观音阁的木结构技巧及建筑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古建筑之典范,是国内现存最早最大的楼阁,拥有最早最大的室内塑像。
观音阁
梁思成1932年考察时所拍摄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南立面水彩渲染图
1932年梁思成绘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
观音之阁匾额
“观音之阁”匾额悬挂于观音阁前檐上层明间,笔法古劲而略拙,颇似唐人笔法,因有太白二字,民间也传为李太白书
具足圆成匾额
“具足圆成”匾额悬挂于观音阁前檐下层明间。匾额木质,内底长方形宽296米,高1.39米,四周边框透雕双向连续的云龙纹,蓝地金字,上刻楷书“具足圆成”,为清咸丰二年(1852)咸丰皇帝手书,内底中央上隅有御印“咸丰御笔之宝”
普门香界匾额
“普门香界”匾额悬挂于下层明间南侧外槽,乾隆皇帝手书
观音阁
观音阁上层转角铺作
观音阁下层柱头铺作
观音阁
图源:蓟州发布
观音阁为两层,中间夹有一个暗层。阁中有一尊十一面观音巨型雕塑,配2尊胁侍菩萨。
观音阁纵剖面图
图源:《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
独乐寺观音阁断面图
梁思成手绘
图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梁思成著
观音阁剖视图
图源:《穿透墙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十一面观音像穿过阁中层矩形、上层六角形空井,直达阁顶斗八藻井,头部稍向西南倾斜,左手下垂至矩形空井稍上,右手抬起于六角形空井稍上。
观音像的位置和尺度是纳入观音阁建筑的构图,以及独乐寺建筑布局,乃至蓟县古城城市设计构图之中的。
首先,十一面观音像是观音阁建筑的主像,位置偏北一些,可以多留一些礼佛空间。其体量高大,又与阁内槽空间极为协调,狭小空间内塑造高大的宗教塑像艺术形象,获得崇高威严的艺术效果,给参拜者充分的参拜体验。
观音像与山门也存在密切关系,参拜者踏上山门台阶跪在地上便能透过观音阁三层正中门窗看到观音头部,在山门门槛处站立能看到观音像的智慧双眼。
另位于独乐寺南300多米的白塔也是观音阁内十一面观音像的“目光焦点”。
此辽代观音像为国内最大的彩色泥塑站像,赤足立于莲花座,连同佛坛高16.08米,因其本面头顶有10个小头像,故称十一面观音像。
观音阁观音像西侧彩绘胁侍菩萨塑像
观音阁观音像东侧彩绘胁侍菩萨塑像
观音阁一层墙壁四周均有绘画。元代绘制,明代重描。画面高3.15米,全长45.35米,总面积142.85平方米。壁画以佛教十六罗汉和两明王为主题,间以佛教有关的神话故事、世俗题材和重修信士像。绘画以“铁线描”为主,兼用兰叶描,勾勒填色,适当加以晕染,人物造型准确,线条流畅。四面墙壁的罗汉、明王围绕中央的十一面观音像,构成一个庄严肃穆的佛国世界,显示出作画者的巧妙构思和艺术功力。
观音阁下层东壁“第一尊罗汉宾度罗跋罗惰阁尊者”图
观音阁下层西壁“第十三尊罗汉因竭陀尊者”图
两明王无能胜大忿怒明王
两明王焰鬘得迦大忿怒明王拷贝
沿着独乐寺的中轴线向南,立有一座白塔。白塔通高30.6米,结构为八角亭式,为***式与密檐式相结合建筑,共分为塔基,须弥座、塔身、密檐、腹钵、相轮、宝顶七个部分。
白塔
图源:风大喵
须弥座至塔身下有大量砖雕花式图案,雕刻精美,内容丰富。
塔身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其中仅南门为真门,门内有佛龛供观音像,今无存。塔身其余四面刻有五言八句偈语。
1976年唐山大地震,塔刹震落,白塔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文物管理部门决定将第一层沿拆除重修。当拆至13天相轮底部时,发现内部包有一辽塔。同时,在覆钵正南面的外皮剥落处,发现明代包砌时修置的佛龛,出土了佛像和经卷等文物。
在佛龛后,是内塔的上层塔室,其底部和东北角墙体已局部坍塌,室内的石函等物已随砖土坠落于中层塔室内。塔室中共出土遗物169件(包括铜钱65枚),质地有金、银、铜、玉、玻璃、玛瑙、水晶、琥珀、瓷、木、石、泥等12种。在加固下层塔室时,发现沿塔室周围有一圈空洞般的回声,疑有地宫,但未能清理。
独乐寺白塔出土文物
天津博物馆藏
水晶龟形盒
辽
长5.6厘米
1983年独乐寺白塔上层出土
天津博物馆藏
水晶海螺
辽
长4.5、宽2厘米
1983年独乐寺白塔上层出土
天津博物馆藏
水晶盖罐
辽
1983年独乐寺白塔上层出土
天津博物馆藏
水晶珠串
辽
1983年独乐寺白塔上层出土
天津博物馆藏
刻花玻璃瓶
辽
1983年独乐寺白塔上层出土
天津博物馆藏
玉碗
辽
1983年独乐寺白塔上层出土
天津博物馆藏
当年梁思成考察观音阁内造像,就曾提到顺着菩萨视线,可见城南里许,菩萨目光的焦点所在即是观音寺白塔。他曾猜测寺院与白塔的关联,但未能得到佐证。此次清理工作中出土的文物也证实了梁先生的想法。建塔的时间,极可能和独乐寺重建同时,即辽统和四年。可以说观音像、观音阁、山门、白塔设计是全方位一体的。
天津市蓟县的独乐寺是一座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昌盛的特色庙宇,香火一直较为旺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往参观,现在该寺庙规模依旧保持很大,下面给大家分享独乐寺地址以及历史介绍。
独乐寺在哪里?地址:天津市蓟州区武定街41号
独乐寺简介独乐寺俗称大佛寺,是我国古代大型木结构高层建筑的一颗明珠,1961年,国务院公布独乐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位于蓟县城内,坐北朝南,是由山门、观音阁和东西配殿组成的一套完整建筑群,布局简洁,主题突出,宏伟庄重。
独乐寺的山门有一块匾,抬头看这块儿匾,字径半尺,钢劲浑厚的三个字"独乐寺"是出于明代大学士严嵩的手笔。严嵩的字在北方只留下了六个。
这是其中的三个,另外的三个就是北京的"六必居"。那么有关独乐寺的得名,有几种说法。有人说,唐玄宗时,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命名独乐。
取
"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之意。另说,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才命名独乐寺。
一进来就能看到两尊高大的塑像,左面的这尊,从他的表情看,似有一股强劲的气流从嘴里喷出一"哈"字。而这尊似由鼻孔喷出一"哼"字。
他们就是我们民间俗称的"哼哈二将",也叫"二王尊",是佛教里的护法天神,是专门把守山门的,真的是居高临下,虎视眈眈,让人不禁生出几分畏忌。
清光绪年间绘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画,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它们手持之物呢组成一个成语,就是风调雨顺。
独乐寺的五最,山门占了两最。它是我国最早的庑殿顶式山门。它的特点是有五条脊,四面坡。
这种建筑形式在我国古代屋顶建筑中是等级最高的了。看它横脊两端的饰物,叫鸱吻,这是我国最早的鸱吻实物。鸱吻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能喷浪成雨,施于屋顶,取喷水镇火之用。
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之阁,观音阁它通高23米,从外观上看它是上下两层,其实它是三层,在它的正中间还夹有一个暗层。
观音之阁是我国仅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这也是独乐寺的五最之一。在它上檐的这块匾的左下方落款为"太白",对了,它就是出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手笔。李白52岁时北游幽蓟,在此留下了"观音之阁"这四个大字。那么关于这块匾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
传说李白在写这块匾的时候喝的大醉,迷迷糊糊地写下了这四个字,可是等把这块匾挂起来以后,才发现"之"字少了一点。
李白站在阁前,把笔蘸饱了墨水,用力往上一甩,正好点在"之"上。这就叫做"飞笔点之字"
高大的观音菩萨像,是独乐寺的第五最,是我国仅存的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因为她的头上还有十个小头像,所以又称十一面观世音。
看她两边的这两尊小的是胁侍菩萨,这三尊塑像加上刚才的哼哈二将,是独乐寺共有的五尊辽代的塑像,专家评述独乐寺的早期塑像就是"少而精,艺术价值高,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站在这里向上看,在里面可以看到在外面看不到的暗层。为了将这16米高的观音像安排在阁里,观音阁采用了"减柱法",就是将这里的立柱去掉。
没有了立柱,这个暗层就承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一楼的阁顶,又是三楼的地基,这样使观音阁更加坚固。
另外,观音阁对于斗拱的运用也使得它尽管历尽沧桑,却仍然屹立于此。
看这硕大浑厚而结构复杂的斗拱,它是互相插合而成的,中间留有缝隙,就好像人的关节一样,起了连接的作用,同时又把上层柱头的压力都卸掉了。
再来看看这些壁画,它主要绘制的是十六罗汉和二冥王像,在乾隆十八年大修独乐寺时它被一层厚达一厘米的白灰覆盖。
直到1972年我们在修整观音阁时,在墙皮脱落的地方,偶然发现里面还有彩色的东西。然后请专家把它拨开,才发现是一幅庞大的壁画。
它的发现有很大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现在它已经被临摹输入国库了,在观音阁的后面呢,还有韦驮亭,卧佛殿和三世佛殿,以及当年的乾隆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