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苏州藕园(苏州耦园游记)

苏州藕园(苏州耦园游记)

  • 发布:2025-11-03 17:22:06
  • 3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耦园的公园简介

苏州耦园坐落在仓街小新桥巷深处,其地僻静,东面是苏州古城墙,现已毁,留一垅土丘,树影婆娑,逶迤北去。城外是长江。2001年6月苏州耦园被列为全国重点单位。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耦园三面临河,一面通街,前后设有河埠。粉墙黛瓦,映衬着小桥流水,颇有江南水乡风韵。

耦园前身为“涉园”,建于清初,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5年)正值侨寓吴中的苏松太道道台湖州人氏沈秉成,因进谏而被罢官,旋又遭丧妻失子之痛,便归隐寓居苏州,购得娄门陆锦所筑“涉园”的废址,聘清画家顾沄设计,扩地营构,建成现状,易名“耦园”。园分东西两部,西园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主,前后列山石,以藏书楼压其背,小轩隐其前,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楼房,借“走马楼”贯穿。1876年耦园落成。耦园占地约40亩,这样一宅两园的布局,在苏州众多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

西花园有“织帘老屋”、“书楼”、“鹤寿亭”诸景,一座湖石假山,小巧玲珑,峰峦绝壁,山洞蹬道一应俱全,与东花园的黄石假山遥遥相对。

西花园环境幽雅宁静,具苏州书斋花园的特色。

苏州耦园之精妙,游者不必亲历细品,亦可得之。

苏州耦园游记

一个地方的景点美不美只有自己看见了才知道,今天小编就和打击介绍一下苏州的耦园,这里的景点是非常美的,按照小编的喜好来说应该就是一个很适合拍汉服照片的地方。

耦园中轴坐落的四进的庭院,第二进为偕隐双山厅,系候客室。据说,如果主人不愿见访客,则让仆人连斟三盏茶,系端茶送客。仔细看轿厅的座椅,均没有扶手,与平时见的大户人家的太师椅不同,没有扶手。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俗称的“冷板凳”。第三进为载酒堂,系主厅,匾额之下挂有一副对联:“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一联点出耦园的独特之处,一宅两园的布局。东花园黄石假山取材自高山之上,色泽绛红似火,属性为阳;西花园太湖石假山取材自太湖之底,色泽银灰如水,属性为阴,一东一西,暗合阴阳之理,也隐喻园主伉俪情深。

耦园,原称“涉园”,取陶渊明“园日涉以成趣”之意,后被清安徽巡抚沈秉成购得,加以改造扩建,取名耦园,携妻共同归隐于此,故耦园,又被称为苏州最浪漫的园林。

据传,江南才女严永华擅丹青,二十五岁时,她寄了有题句的手绘花鸟四帧给在京城做官的哥哥,被前去做客的沈秉成看到了,沈秉成回家后对夫人说“严家有女才情俱佳”,夫人笑曰“君既倾慕此才女,他日可求为继室”。没想到真被说中了,三十一岁的严永华成了沈秉成的第三任夫人,从此二人终生相随,佳偶天成。

沈秉成与严永华在耦园内吟诗作对,恩爱有加,不知羡煞多少世人。自载酒堂右转,顺着长廊来到东华园,廊壁篆刻一联,上联是藕园住佳偶,下联是城曲筑诗城。据说此联出自女主人严永华之手,上下两联均首尾同字,中间两字同音,对仗工整,更符合夫妇二人枕波双隐的日常生活。

东花园绿水荡漾,泛起层层涟漪,巨植翠竹,掩映楼台亭榭,遥想当年沈氏伉俪,在花前月下,不负良辰美景,饮酒赏月,听曲吟诗,过得是神仙眷侣般的日子。漫步庭院,眼中尽是青翠,心旷神怡,忽觉暗香浮动,沁润心肺,原来是八月桂子飘香。

东花园设有两个书房,一南一北,系夫妻二人各自之书房。严永华的书房名曰无俗韵轩,也是苏州园林中唯一为女主人单设之书房,可见女主人在家庭地位之高和才气之重。沈秉成的书房取名还砚斋,中间挂有一副刘墉的墨宝:“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此联,真是道出修身养性之奥义,多读书,过简单生活。不过,知易行难,又有几人能做到。

离开东花园,沿连廊前行十数步,右拐进入第四进庭院,原系主人内宅,只不过现在已做评弹商演之用,据说国庆要表演结婚礼仪,屋内屋外张灯结彩,只是感觉与如此素雅之地,布置如此俗物,总有违和之感。

离开院子,通过题有“锁春”的门廊,来到西花园。自功能划分,东花园更侧重接待贵客,赏玩游乐,更具“动”的属性,西花园更多展现的是“静”的一面。西花园主要是藏书、读书、治学之所,有藏书楼,织帘老屋等建筑,园中堆有太湖石假山一座,较东花园简单不少。印象最深的是白墙之上附着的爬山虎,枝蔓丛生,绿叶肥硕,布满整个墙体。在夕阳之下,迎风轻摆,似乎诉说耦园那些不为人知的甜蜜往事。

耦园的典故

耦园历史很长,大约经历了几次毁坏几次重建,在诸多的主人中,最能形成耦园历史和人文意蕴的可能要数清末的安徽巡抚沈秉成了。这个人很有正气,在安徽巡抚任上就励精图治一心想报效国家,任法租界道台时,就不卑不亢很受当地人尊敬。只是现在关于他的记载太少了,令我们无从把握,也只能半真半假的猜了。可能他在仕途上并不很顺利,再加上丧气失子,心身几乎绝望。在这种情况下,他举家迁到苏州以三千两银子买下了一个几乎废弃的园子“涉园”,稍加修葺便安顿下来。

想必,那时的沈秉成心是冷的,至今从耦园的环境还可隐约的感觉到:三面环水,只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连,正门对着三丈高的城墙。这完全是一个“一去红尘三十里,白云黄叶共悠悠。”的环境。可是,上天并不会让这样的一个人孤独终老。后来在他最不知所之之时认识了江浙才女、比他小15岁的严永华,并结成了伉俪。沈秉成酷爱藏书和诗文,严永华也爱写诗,至今在耦园东院的墙上还刻着这位夫人的诗:“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耦”同“偶”之意,“城”通“成”之意。可见严永华之才。

从耦园正门进,感觉就是地道的江南小院,曲折幽深,使人想起欧阳公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暮霭无重数……”同时狭长的过廊也给人一种凝重感,沿着过廊一直往前走,过思到门一个厅,眼前陡然开阔,使人如临梦幻,就像一个长期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突然跨上一步就置身于光明之中一样,恍然不知所措。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长廊曲折,从任何角度去看都透露着和谐与甜蜜,大概这就是沈氏夫妻生活的地方吧。沿着夫妻廊向前就是“吾爱亭”,相传女主人严永华每日在此弹琴,亭前正对曲桥流水;“吾爱亭”的左面是“听琴轩”,这是男主人听女主人弹琴的地方。缠绵的琴声就是一座传递爱的桥梁,沈秉成、严永华就在这样的传递中度过了那最美丽的八年时光,使置身于花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被感动。

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沈氏夫妇携手走过夫妻廊,严永华之“吾爱亭”沈秉成之“听琴轩”,琴声与读书声相唱和的情景。这是一种多么纯的爱啊: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我几乎从耦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体会得到沈氏夫妇那淡如菊、浓如酒的爱情,每每被它所感动,也就每每把自己置身于“吾爱亭”。看着那轻舟绿水,也就会想起严永华那满足的笑脸。可能,沈秉成到了生命最后的日子,也是常常去“吾爱亭”的。

沈秉成不得不又一次入仕,也不得不经历如此相似的命运。在他六十八岁时,命运使和他一起颠簸多年的严永华走了一条和第二任夫人沈氏相同的路,他又一次身心绝望地回到耦园,修整一切,守护这爱的见证。不久也孤独天年。

耦园相对于沈秉成而言,既是浪漫的回忆,又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长恨歌,在这个花园中,我想谁也没有勇气想起沈秉成最后的心情和眼神。只能想起在新花园落成之时,严永华的这首小诗:

小有园林趣,当春景物新。

各花如好友,皓月是前身。

风过松多高,云来石有神。

素心终不改,天际想真人。

七夕篇|耦园里的爱情故事

耦园里的爱情故事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苏州耦园,以爱情园闻名遐迩。“耦耕”是上古原始的耕作样式或经济形式,成为文人归耕田园的符号。

侧拍耦园全景——三面环水,南北设水埠码头。

耦园是苏州园林中,少见的对称布局,园中景致大多成双成对,处处暗示男女主人地位相等,和睦相处;耦园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相渗透,偶对式的建筑与其暗含易学原理的布局生动地连释了耦园之“耦”。

耦园平面图

载酒堂。从园门进,经过门厅、轿厅,,到达客厅“载酒堂。载酒堂中一抱柱联写道“左壁观图右壁观史,西涧种柳东涧种松”,在东西的山涧边种植柳树和松树,实际上是代指躬耕垄亩,恰是沈秉成夫妇隐居藕园的生活写照。

载酒堂与载酒亭

枕波半亭。枕波半亭,有砖刻横额“枕波双隐”“枕波”是隐居山林的代称,“双隐”与对联“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相呼应。对联出自严永华之手,体现夫妻两无柴米之累,于耦园共享夭伦之乐。

城曲草堂。城曲草堂是东花园的主要建筑,坐北朝南是面阔近40米的一组重檐楼阁,下有厅堂三间,上为重楼复道与住宅毗连。名取自唐朝诗人李贺的诗“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诉说园主夫妇如牛郎织女得三生缘相聚人间,园外杨柳依依,柳絮纷飞似梦亦幻亦真。

城曲草堂

还砚斋。还砚斋位于城曲草堂东面,据文献资料耦园的还砚斋应有两处:东大西小各一。园内两斋同取一名,一方面说明了沈秉成对访得玄祖“眺砚”的喜悦心情,另一方面也是耦园景物两相对应的典型例证再次体现了夫妻伉俪情深。

双照楼。双照楼位于还砚斋之上,三面临窗,面南而立。据说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能得日月双照是全园赏景佳处。“照”是明的意思“双”即为日、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并存为“明”字,暗喻沈氏夫妇双双比肩共存。

双照楼

双廊。城曲草堂两侧有廊环绕分别为筠廊、樨廊。筠廊谐音“君廊”、樨廊,谐音“妻廊”,两廊都向北连接于重檐的楼屋城曲草堂,暗喻沈氏夫妇感情笃定,相爱相知相望。

双廊

山水间。山水间为一水阁,位于东园水池南端,题名取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山水间的题名和布置,表达了沈氏夫妇不仅性情相投,还是知己知音。据传严永华每日在此弹琴,阁前正对曲桥流水,琴声瑟瑟,传递爱意。

山水间

藕园寻芳 | 佳人伴才子,花月两相欢

藕园,坐落于苏州古城区仓街小新桥巷,紧邻平江路,是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

藕园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初名涉园,取自陶潜《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之句。

同治十三年,寓居吴中的沈秉成因进谏而被罢官,又遭丧妻失子之痛,百般绝望之下,决定归隐苏州。他买下早已荒废的涉园,草草安顿下来。

或许是上天垂怜这位正直的失意才子,也或许苏州是沈秉成命中注定的福地,不久,他便遇见了后半生的挚爱——江浙才女严永华,旋即结为连理。

购得涉园两年后,修缮工作全部完成,正式更名为藕园。

之所以名为藕园,一则因其结构东西对称,状若莲藕;二则寓意夫妻偕隐,琴瑟和鸣。

园中至今仍存有严氏的题联:“藕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

城曲,是指园东部的城曲草堂,为主客吟游赋诗之所。诗城,既可形容诗词佳作之盛,且以“城”通“成”,与上联的“偶”相合,寓意“佳偶天成”。

由此可见严氏的才情,能深得沈秉成之爱慕实属必然。

据《清画家诗史》记载,严氏“能诗,善绘事,书笔超逸,性耽翰墨,至老不倦”,这样才思机敏,书画双绝的女子,教人如何不钟情呢?

藕园见证了沈氏夫妇的爱情,神仙眷侣般的日子,点点滴滴,在园中留下了随处可见的印记。

藕园的东西两侧为花园,中部为住宅区,主厅名“载酒堂”,厅前有精美雕砖门楼,额题“诗酒联欢”。

载酒堂,连接东西两花园,暗合唐诗“东园载酒西园醉”之情味。而东花园作为吟游赏乐的主场,将最佳观景处命名“山水间”,寓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东花园的黄石假山冠绝姑苏,乃涉园遗物,相传为叠山大师张南阳之手笔。正对群山的城曲草堂,名自李贺的诗句“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喻指园主夫妇如牛郎织女相聚人间的缘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多怀抱儒家的入世理想,志在兼济天下,归隐往往是无奈之举。

藕园中虽然随处可见隐逸主题的亭台楼阁,却几乎感受不到忧思之情,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间,满溢着夫妻恩爱的幸福。

真爱自有力量,是软肋,亦是铠甲,伴你在人生的逆旅中,直面惨淡,勇敢向前。

或许,这就是藕园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吧。

-END-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