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中山路,广州市中山路在哪个区

中山路,广州市中山路在哪个区

  • 发布:2025-10-26 09:58:25
  • 2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遍及全国各地的一条街:中山路的来历

漫步在中山路,人们不仅能感受到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脉博,而且还能品尝到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的芳香。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全国各地都会有一条中山路呢?不知道的话就和我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吧。

中山路,为中国城市中较为常见路名之一。为纪念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故以“中山”命名。中山路最早出现在南京、广州、上海,其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许多城市相继将原有或新建、改建的重要道路用中山路命名。

全国除南京和上海的中山路为在1927年(民国十六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兴建的,广东省中山市的中山路是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新辟以外,其他城市的中山路主要都是将原有的道路重新命名、演化而来的,这个时期一般是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左右。

全国各地的一条街:最早的中山路

南京的中山路是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而建,并由此而得名。1928年,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不久,就开始筹备将孙中山先生遗体由北平移至首都南京,首都建设委员会计划修筑一条迎灵大道,并将朝阳门改名为中山门。中山门东至中山陵,称为陵园路,西往长江边的中山码头称为中山路,也就是现称的“中山大道”。1933年,以鼓楼、新街口为节点,将中山大道分为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三段,全长近13公里,是南京第一条以柏油铺设的马路。

现在中山大道是一道亮丽的民国建筑风景线,道路两旁栽种有参天的法国梧桐,当时国家重要机关坐落在旁,例如国民政府海军部、国民政府交通部、国民政府联勤总部、鼓楼医院、国民政府司法院旧址、中央饭店、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院陈列馆旧址、中央博物院、励志社旧址等。1949年后,新街口以南的中正路改名为中山南路,中山系构成南京主城道路的基本框架,被称为“民国子午线”。

中山路位于南京市中心,是一条长2公里,宽40米的南北向交通干道。南起新街口广场,北至鼓楼广场,与北面的中央路和南面的中山南路构成南京市的南北方向主轴线。该路与长江路-华侨路、珠江路-广州路、学府路等干道相交。

1929年兴建,是从下关中山码头直到中山陵全长20公里的迎陵大道的一部分。全路宽广笔直,两旁各有两排高大的悬铃木(法国梧桐),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南段是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商圈的一部分。1990年代以后,全路两侧多已改建为高层建筑,仅留存少量民国建筑。

南京中山路属于哪个区

南京中山路分4段,分别为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南路、中山东路。

中山北路位于南京市鼓楼区。

中山路位于南京市玄武区。

中山南路位于南京市秦淮区。

中山东路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与秦淮区之间。

拓展资料:

广义上的中山路,指的是由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和中山南路组成的中山大道。中山大道是中国第一条现代化的先进城市干道,道路总长达十二千米,建成时是世界第一长街,被誉为“民国子午线”。

狭义上的中山路,特指从鼓楼广场至新街口广场段的道路,即中山路,长约两千米,道路两侧分布着江苏广电城、鼓楼医院、南京大学、南京地铁大厦、金陵中学、南京市人民中学、金陵饭店、德基广场等重要建筑和机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南京市中山路

中山路的由来

中山路的真正确立是在20世纪初袁世凯督直以后。

光绪二十八年(1902)8月15日,八国联军的军事殖民机构——都统衙门撤销,将天津归还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率天津海关道唐绍仪、盐运使杨宗濂、天津道张莲芬及府、县***到都统衙门办理接收手续并举行交接仪式。

光绪二十八年(1902)底袁世凯在新开河南岸、金钟河北岸之间,着手兴建新车站,转年1月建成启用,这就是今天的天津北站。

新车站建成后,为了全面开发河北地区,光绪二十九年(1903)2月,由海关道和天津道联合发出告示,确定在东至铁路、西至北运河、南至金钟河、北至新开河为开发区,限定区内房地产业主在1个月内呈验字契,6个月内将一切坟墓迁移。

随后,在东、西窑洼进行填平工程,开始修筑一条连接新车站到总督衙门,长1.5里、宽24米的大道,始称新修马路(后称大经路),路西自南至北先后开筑了天、地、元、黄、宇、宙、日、月、辰、宿、律、吕、调、昆等十几条纬路,形成今天道路的格局。

扩展资料:

中山路的历史意义:

天津的这条中山路既是清末北洋新政的产物,也是新政的中心和新型教育文化机构的麇集之地。随着这条路的开发,直隶省各新型政治机构很快在这一带建立起来。

终至清末,先后迁入或建立在中山路一带的直隶、天津政府机构有:1902年恢复的直隶洋务局,为直隶省外交咨询机构,在李公祠旁;1903年设立的天津建造局,专管天津河北新街官房建筑,在贾家大桥;

1905年迁入的直隶学务所,掌管直隶全省教育行政及学务,在锦衣卫桥北;1907年建立的天津高等审判分厅,为全国首创审理民间刑事案件的机构,在李公祠旁;1907年建立的直隶禁烟局,是推动直隶省开展禁吸鸦片的权力机构,在河北三马路;

1909年建立的顺直咨议局,是试行君主立宪制的省议院,在河北公园内;1910年成立的直隶劝业道署,由直隶工艺总局改组,是推动直隶省工业建设的政府机构,在新车站旁;

1910年建立的直隶交涉署,是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在河北三马路……这些政治、经济、教育、外交机构在中山路一带的出现,标志着直隶省及天津行政中心的转移。

有人说:“这是由于推行新政——富国强民的需要,同时也是被帝国主义‘挤’到这个地方的。”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一些机构,如高等审判厅、北洋官报局、巡警总局等,均为全国之始,具有先进性和首创性,实为中国近代文明的象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天津中山路:百年历史的缩影(图)

厦门中山路的步行街简介

厦门中山路(AmoiYatSenRoad)位于厦门岛西南部,是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的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

日据时代称为大汉路(1933年-1945年),中山路长约1.2公里,西起轮渡鹭江道,中跨思明南路与思明北路的分界点,东达新华路(即今厦门市公安局,原厦门市工人文化宫所在地)与公园南路相连。

自开街以来,一直是厦门的商业龙头、经济中心。

中山路全长1198米,宽15米,位于厦门市思明区繁华闹市,一头连着厦庇五洲客的宾馆大厦,一头连着门泊万倾涛的碧波大海,与海上花园“鼓浪屿”遥遥相望。

中山路的骑楼街是厦门建筑文化的代表,这些建筑绝大部分是二十年代华侨回乡建造的,在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已被列为旧城保护的重点。

中山路随着厦门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地丰盈靓丽起来。

人们走在中山路上,商店一家紧挨着一家。

国内知名企业来雅百货、巴黎春天百货、华联百货、金鹭首饰,中华老字号光华药店、黄则和花生店;还有书城、茶庄、琴行,宾馆、南音、戏剧、电影、南北干货、东西名产、麦当劳、肯德基、咖啡吧,据统计有300多家。

在这些地方,想要的东西应有尽有。

在中山路,你逛不完,看不够,买不尽。

在商业氛围之外,中山路还洋溢着艺术的气息,这里的店名招牌字迹各显神韵。

有一代伟人和大师的笔迹,如***题的“新华书店”,著名书法大师罗丹的“天仙旅社”,还有本市书法家陈美祥的“光华药店”等等,可真是妙笔丹青、才气横溢。

对于海内外前来旅游的人们,它是走向“艺术城”厦门的一个独特文化景观。

漫步在中山路,人们不仅能感受到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脉搏,而且还能品尝到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的芳香。

创“三优街”、“百城万店无假货”的活动使中山路创造出了良好的商贸环境,越来越多的商贾云集此地,中山路成为我市乃至闽南地区的贸易中心。

◆古城东路“闽台特色食品街”

“闽台特色食品街”汇聚了福建、***地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老字号”的各类特色食品。

龙岩花生、闽中莆宝、海澄双润膏、***兰香子、明溪荣兴肉脯干及汀州客家土特产等,都是令人耳熟能详的知名食品。

◆镇邦路

如今的镇邦路是服装店的聚集地,除了有西域骆驼、恒源祥、稻草人等知名服装品牌外,还有许多特色服装店,例如自由空间和淇淇,前卫时尚的风格很受欢迎。

◆水仙路

水仙路的饮食店别具特色。

有南洋风情、佳裕堂、永和豆浆大王,他们的美食分别代表了东南亚、闽南和***三地的不同饮食风格。

◆大中路

大中路现已成为儿童用品一条街。

从婴儿装到小学生书包,再到玩具,一应俱全。

另外大中路有一家百城大同鸭肉粥(大中路19号),所卖鸭肉香脆而不腻,有独到的风味,老厦门都很喜欢。

◆太平路

厦门开马路时期,此地因拆迁民居引起纠纷不断,路成后纠纷方告平息,因起名太平,寓和睦太平盛世之意。

早时太平路多洋行商铺,百货琳琅,人潮如织,厦门本埠与外洋通商之繁华场所。

◆升平路

古名番仔街,附近原为洋行集中地,闽南人把西洋人通称番仔,此街因此得名。

五口通商后外国商人陆续来厦通商贸易、开办洋行。

斗转星移,升平路已变成一条民巷。

但尘封的历史都被镌刻在一个石碑上。

◆局口街

局口街是名副其实的女人街,分布着数十家大大小小的女士用品专卖店,除了时尚女装外,还有女鞋、女士饰品、女士发型设计屋,许多年轻女性喜欢在这里休闲购物。

◆厦门华侨***

厦门华侨***位于中山路西端,萌芽于1877年在厦门批立的批馆。

华侨***早已迁出,但老华侨***至今保持着骑楼外观,“华侨***”四个红字依旧醒目,透过紧闭的大门,可以看到空空的柜台,在上个世纪前,这里曾是那么的忙碌与喧嚣。

◆黄则和花生汤店

黄则和花生汤店是驰名中外的百年老店。

这里的花生汤浓而不涩,甜而不腻,口感绝佳。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则和不断拓展产品范围,经营品种扩大到海砺煎、沙茶面、月饼、馅饼、年糕等厦门乃至全国耳熟能详的风味小吃,几乎成为厦门特色小吃文化的代名词。

◆巴黎春天百货

巴黎春天百货是厦门连锁业界的佼佼者,堪称中山路高端消费的购物天堂。

这里汇聚了众多国内外一线的服装品牌,种类齐全,样式新颖,将众多国际顶尖品牌带进了中山路,它的“fleur-de-lis”的logo已成为顶级购物体验的代名词。

◆小走马路

小走马路原是一条不知名的山路,郑成功在此练兵时经常在路上跑马疾驰,老百姓便把这里叫做小走马路。

“泽被甘棠”的牌坊和“鼓浪巡河功万寿,鹭江车渡证五缘”的坊联却能验证民族英雄的伟岸风姿。

如今小走马路前设有一个舞台,每逢周末和节庆假日,这里都将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文艺表演。

◆讲古角

讲古角位于局口街街口,荫庇在一棵大榕树下,后面立着一个仿古屏风,上刻古代民间艺人踩高跷、打城戏等内容。

这里是传播闽台传统文化艺术的窗口,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闽台戏曲艺术节目。

这些戏曲节目包括有南音、歌仔戏、高甲戏和答嘴鼓等。

◆天仙宾馆

天仙宾馆是厦门最古老的旅馆之一,1933年由新加坡华侨吕天保创办,1936年12月30日著名诗人郁达夫来到厦门时,就下榻于天仙宾馆432房。

他在厦门天仙旅社特刊上作序,与吕天保及当时的文化界人士合影,并将照片收录在《郁达夫全集》第四卷卷首。

◆鹭江宾馆

鹭江宾馆位于厦门鹭江道繁华闹市中心的鹭江之畔,毗邻海关、外贸、商业、金融中心,与“海上花园”鼓浪屿隔海相望,景观优美、交通方便,是福建省第一家旅游涉外酒店。

曾获得全国外商投资先进饭店,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全国旅游优质服务竞赛优胜单位等二十多种社会荣誉。

◆海后路好清香酒楼

“好清香”创办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以经营闽南特色的菜肴和厦门风味小吃而享誉海内外。

其不断致力开创“好清香”的特色,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以闽南地方风味为主流的一系列“好清香”特色名菜,名点,名小吃,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与信赖。

◆定安路老虎城美食广场

老虎城,一座米兰风情的时尚流行购物中心,是中山路经营流行商品面积最大的购物中心。

这里汇集众多流行品牌,艾格、CHANGESHE、蓝烟火、音乐厨房等,带着“把更多、更好的带来厦门”的信念,引进了***的时尚经营模式,全面满足年轻人的购物需求。

◆陈化成故居

在草埔巷有一座典型闽南风格的土木平房,这就是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故居。

建筑面积不过134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两落砖石木结构,马鞍脊屋顶。

围墙边还保存着当时留下的两座高度为1.8米的旗杆石,表明了这座房屋主人不同一般的身份。

在这间古朴简陋的小屋里,孕育出一代民族英雄。

◆中华第一圣堂

厦门市基督教新街礼拜堂,是一幢位于台光街白色圆顶罗马式建筑,1848年建成,是“中华第一圣堂”。

主体大堂前立有六根圆柱子,红色两坡屋面上有六角钟楼。

1982年,教堂被列入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夏堂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钦点武状元黄培松御赐建立的黄氏宗亲总祠堂。

现存的这一座祖堂,占地约300多平方米,不仅有很美的藻井,又有堪称“中华第一龛”的神龛。

该堂木雕制作工艺极其精细,并采用以金彩为主的多种彩绘来强调整体装饰效果,是厦门地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祠堂古建筑。

广州市中山路在哪个区

广州市中山路横跨越秀区和荔湾区,故中山路属于越秀区和荔湾区。

中山路是广州市区的一条主干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呈东西走向,被称为绿色交通走廊,因地面及地下建有无轨电车及地铁基本穿梭于中山路全线行驶。

中山路西面起点与珠江大桥连接,东面与黄埔大道连接,全长9,002米。全路分为8段,由东到西依次命名为中山一路至中山八路,在广州地铁5号线开通前,除中山八路外,均是地铁走线。

扩展资料:

中山路路上景点

1、中华广场

中华广场雄踞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心——中山三路与较场西路交界处,北与广州“烈士陵园”相对,东与休闲广场——英雄广场为邻。地下负一层连接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A出口,多路公交车路经此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2、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又称为东较场,地处广州市中心,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中山三路以南与较场东路和较场西路之间,作为体育场馆初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为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场内有8条400米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可容纳观众2.5万人,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场之一。

2、东濠涌

是珠江广州段的主要河涌之一,在广州市越秀区境内。其发源于白云山南麓的麓湖一带的小河涌,在麓景路入地下暗河,经下塘西路至小北路,在北较场路附近转为明渠。

沿越秀路一直南下,至大沙头西部的东堤铁桥处汇入珠江。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时疏通成濠。全长4225米,宽7~11米。因在广州城东,故名东濠涌。

4、西门口遗址

因明清两代广州城西门得名。西门遗址在中山六路和中山七路相交处一带,20年代辟建马路时城门拆毁。附近交通便利,有回民饭店,广州市妇婴医院等单位住宅;多名胜古迹,光孝寺、六榕寺、光孝堂、环圣寺光塔、五仙观座落其中。

尤以光孝寺得名,这座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室故居,亦是岭南第一佛寺,至今仍存中国最古老、最大而又最完整的铁塔。附近一带兴建起一批现代化的购物、商住大厦,低矮的民居、高贵的豪宅错落有致,除是五金家电商场云集之地外,还是市民吃喝玩乐的首选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路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