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回答:
1、米易农家乐。
2、米易忆源农庄。
3、米易红润农家乐。
4、米易穆舍农家乐。
5、米易县康乐农家乐。
6、米易鑫华康养农庄。
7、米易县闲逸佳苑农家乐。
8、米易易克郎安宁农庄。
……
米易是一个地方名称,云南没有米易地名。米易是四川省攀枝花市属县级行政单位,与四川凉山州和甘牧州土地相连,所以米易县属于四川省而不是云南省的行政单位。
米易何首乌,米易中华绿,米易兰,攀枝花枇杷,米易山药,米易苦瓜,米易红糖,米易枇杷,炸珍珠虾,红锅黄辣丁等。米易早春枇杷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的特产。
米易历史上曾有四种称呼,即迷昜、迷易、明夷、米易。
迷昜。《米易县志(1991-2006)》概述中的第一句话就是“米易,古称迷昜”,一些考证文章中叙述:一支安氏土司的傣族武装,从景东出发,配合明军北上追剿元朝残部,进入米易撒莲时,安宁河谷大雾弥漫,太阳在大雾的笼罩下迷迷糊糊,没有了金色的光芒。安氏土司惊呼“迷阳”,并以此作为自己封地的地名。后来写作书面语言时,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只能见到一半太阳光芒的真实场景,便把繁体的“阳”字去掉一半,也读阳。“迷阳”之名由此而来。取其雾罩太阳之意,名迷昜(古之阳字写法之一)。
迷易。始见于明代文献,明朝曹学佺(1574-1646)《蜀中广记》卷34据天顺五年(1461年)《大明一统志》:“迷易千户所,在(会川)卫西北八十里。”《明史·地理志》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月鲁帖木尔反,合德昌、会川、迷易、柏兴、邛部并西番土军万余人,杀官军男妇二百余口。”“寻改为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领迷易千户所。土官贤姓,其先云南景东僰种也,徙其属来田种。”明万历谭希思《四川土夷考》“迷易土官贤姓也。初,云南景东府僰夷头目阿骇,徙其属来往种。”
明夷。明洪武以前,米易还有个有据可考的名字,叫“明夷”。一是取自《周易》中的卦名。《周易》64卦中“明夷”卦位列第36卦,在《彖传》中的解释是:“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象传》申论说:“明夷卦下离明、上坤地,故有明入地中之象。明入地中,则光明潜藏,故称明夷。”米易是古代人想象中的西边“日没之地”,借此命名这块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土地。二是在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南丝绸之路中庆(今昆明)经由罗罗斯(西昌)接通成都,在罗罗斯所辖境内设有驿站29处,在米易境内设一驿站,名“明夷”,此后相当一段时间,见诸史籍的关于现米易的称呼均为“明夷”,以致有人考证认为后来的“迷易”之称是“明夷”谐音。
米易。1951年7月,西康省批准设置迷易县。1952年5月9日,政务院批准增设米易县。迷易改名米易,说是米易气候独特,盛产大米,且一年三熟,大米来得容易,故称“米易”。也有一说,是因为在当时那个破除封建迷信的年代里,鉴于“迷”字有封建迷信色彩,用于县名不妥,因此改为米易。
颛顼龙洞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颛顼[zhuānxū]龙洞原名龙潭溶洞。龙潭溶洞风景区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以龙潭溶洞为主,龙吟峡谷、天然盆景园、野生植物园、龙肘山顶风光相匹配,构成山水秀丽、风光奇特、格调高雅的自然风景胜地。龙潭溶洞为攀西第一洞,一洞两景,前似龙宫,后若天宫,钟乳石七彩斑澜,洞内瀑布众多,而且气势磅礴,为其它名洞所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