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河南夏邑县有24个乡镇。
全县辖13个镇、11个乡:城关镇、会亭镇、马头镇、济阳镇、李集镇、车站镇、杨集镇、韩道口镇、太平镇、罗庄镇、火店镇、北岭镇、曹集乡、胡桥乡、歧河乡、郭店镇、业庙乡、中峰乡、桑堌乡、何营乡、王集乡、刘店集乡、骆集乡、孔庄乡。
夏邑县位于商丘市东部,辖24个乡镇、731个行政村,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
夏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夏邑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夏代属虞地,商代为栗邑,西周属宋国,秦置栗县,汉称下邑,金改为夏邑,延续至今。
扩展资料:
名胜古迹:
1、彭雪枫纪念馆位于县城东北17公里八里庄村,是1985年为纪念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在八里庄战斗中不幸殉难而建的。纪念馆占地9900平方米,坐北朝南,松柏绿翠。
2、天龙湖前身是夏邑县城湖,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历经几个朝代的修复开拓,于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11年)正式形成。历经17次整理开挖,以城墙为界形成内外湖,总面积3000亩。
3、隋唐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国人所创造的两大古代工程奇迹。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对运河沿线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与国家的统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清凉山遗址,位于夏邑县城西南的马头镇魏庄村西北约500米处,现为南北宽40米,东西长55米的梯形堌堆,遗址顶端约2300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遗址。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蔡楼遗址,位于胡桥乡东南五里蔡楼村南。该遗址是一处高出地表4米的堌堆,俗称“姜仁堌”,是夏邑十八堌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夏邑县人民政府-夏邑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夏邑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夏邑县人民政府-名胜古迹
属于河南省商丘市。
夏邑县,简称栗,古称栗邑,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素有“中国孔祖之地”之称。夏邑县位于商丘市东部。截至2019年6月,辖24个乡镇、731个行政村,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
夏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夏邑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夏代属虞地,商代为栗邑,西周属宋国,秦置栗县,汉称下邑,金改为夏邑,延续至今。
夏邑行政区划
2005年,夏邑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郭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李集镇管辖,李集镇政府驻地不变。
调整后,夏邑县辖8个镇、16个乡:城关镇、会亭镇、车站镇、李集镇、杨集镇、马头镇、韩道口镇、济阳镇、北镇乡、歧河乡、火店乡、中峰乡、罗庄乡、孔庄乡、业庙乡、何营乡、骆集乡、王集乡、太平乡、郭店乡、桑堌乡、曹集乡、刘店集乡、胡桥乡。
2011年,太平乡、罗庄乡撤乡设镇。2012年,火店乡撤乡设镇。2013年,北镇乡撤乡设镇。2017年郭店乡撤乡设镇。
调整后,全县辖13个镇、11个乡:城关镇、会亭镇、马头镇、济阳镇、李集镇、车站镇、杨集镇、韩道口镇、太平镇、罗庄镇、火店镇、北岭镇、曹集乡、胡桥乡、歧河乡、郭店镇、业庙乡、中峰乡、桑堌乡、何营乡、王集乡、刘店集乡、骆集乡、孔庄乡。
夏邑县属于商丘市。夏邑县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其位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的交界处,全县下辖有13个镇、11个乡,区域总面积为1481平方千米。那么对于夏邑县属于哪个市,还有哪些内容,可以继续往下了解。
夏邑县1、夏邑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区,其东部与永城市、砀山县相接,南部与安徽省毫州市相邻,西部与虞城县相连,北部则是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相依。
2、夏邑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果菜等,其素有“中原粮仓”之美誉。
3、夏邑县著名的景点有天龙湖公园、孔子还乡祠、大圣寺石塔、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孔祖文化影视城等。
4、夏邑县特产有夏邑西瓜、夏邑何首乌、夏邑蒲菜、夏邑食用菌、夏邑双孢菇等。
夏邑县人口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夏邑县常住人口约有89万人。总之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于“夏邑县属于哪个市”这个问题已有所了解,可知夏邑县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其享有“中国孔祖之地”之称。
夏邑县属于河南省商丘市。
夏邑县,简称栗,古称栗邑,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素有“中国孔祖之地”之称。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中原地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产业转移的最佳投资城市。
夏邑是中国上古古都,华夏祖地,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生息繁衍,是栗陆氏建都地,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夏邑是夏朝中期的主要都城,夏商时代属虞舜之后的虞国,秦置栗县,周朝属宋国,汉朝属梁国,北魏时称“下邑”,金末取“华夏之邑”之意,改称“夏邑”,相沿至今。
县名由来
为何取名夏邑,民间传说不一。远在战国时期,取名下邑,因地处低洼,取其低下之意。到了金朝,女真族对沦陷区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中原大地反抗民族压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传说当时下邑北是刘楼村,有个农民叫刘华夏,他看到金人对中原人民残暴的奴役和残杀,便聚众数十人揭竿而起,十日之内发展到三千余人。他们在刘华夏的带领下,杀***女真族统治者,攻克下邑县城,以下邑为据点,四出打击女真官兵。同时,为表达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改“下邑”为“夏邑”。700余年来,夏邑的名字相传至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夏邑县
商丘市。
夏邑简称栗,古称栗城,地处豫东平原,河南商丘市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东邻永城市、西接虞城县、南靠安徽省亳州市、北临安徽省砀山县。辖24个乡镇。夏邑县北依陇海,南临江淮,东接连云港,西连京九,是京九经济开发带的黄金枢纽——商丘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邑县总面积1481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体地势平坦开阔,局部地区略有起伏。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量762毫米,无霜期217天。有响河、虬龙沟、王引河流经,自然风景优美,建有两河口省级森林公园。
扩展资料
县名由来
远在战国时期,取名下邑,因地处低洼,取其低下之意。到了金朝,女真族对沦陷区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中原大地反抗民族压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传说当时下邑北是刘楼村,有个农民叫刘华夏,他看到金人对中原人民残暴的奴役和残杀,便聚众数十人揭竿而起,十日之内发展到三千余人。
他们在刘华夏的带领下,杀***女真族统治者,攻克下邑县城,以下邑为据点,四出打击女真官兵。同时,为表达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改“下邑”为“夏邑”。700余年来,夏邑的名字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