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沙后所,地处辽西走廊位于兴城西南十八公里,现为沙后所镇所在地。明代叫中右千户所,清代叫沙河所,民国年间改名沙后所。原有城池,遗址犹存。这座小城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关内外的交通要道。
历史上辽西走廊是关东进出关的唯一通道,这线上每一点都有战略意义.
清帝国沿用了前朝旧制--它在很多地方都抄袭了明朝。明朝实行卫所制,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所卫都有城池。宁远卫到山海卫之间便有沙后所中后所(中后所也就是现在的绥中)前屯卫中前所
有一年,道光皇帝到东北来祭祖,在沙河所住宿。早晨起来在城外观景,道光问:“这儿为啥叫沙河所呢?
随从用手一指沙河说:“就因为这沙河起的名。”
道光抬头一看,正好一个沙堆在他眼前,隔住了沙河。道光说:“这分明是沙在河后,屯在沙后,应该叫沙后所,怎么能叫沙河所呢?”
大家一听也只好跟道光叫沙后所了
沙后所镇位于辽宁西部、兴城市西南十五公里,东临渤海湾,国道102线、京哈铁路、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贯穿境内。
全镇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83公顷,经济田面积2300公顷,镇域南部有长达50余公里的海岸线,海产品丰富。
全镇辖1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绿色为样本村)。总人口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农村劳动力2万人。民族有满、汉、回、蒙古、朝鲜等民族,是满族的聚集地。
***区号:0429
据史料记载,大约是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乾隆皇帝东辽时,于八月初一到沙后所。那时“连日阴雨,道路泥泞”,因护从人众拖得太远,应众人所请,驻跸两天,“以顺人情”。
乾隆皇帝住在沙后所时,曾写下一首五言诗:
仍驻沙河所,毡庐颇耐居。不期逢踣白,亦欲顺清兴。
畅对秋云卷,知将泞道除。几闲消低事,四库校全书。
从这首诗的内容可知,乾隆皇帝东巡路上经过沙后所时,遇雨路泞难行,为使拖得很远的随行人员赶上来,只好顺从随行人员的请求,身居毡庐,驻跸两日。在驻跸沙后所时还在毡庐里校阅“四库全书”。
沙后所镇位于辽西走廊中段西部,在兴城市的西南部,距兴城市区18公里,临辽东湾。全镇耕地面积57715亩,总户数为11824户,其中农业人口35807人,非农业人口402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