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冯其庸?冯其庸在学术上有哪些突出成就

冯其庸?冯其庸在学术上有哪些突出成就

  • 发布:2025-10-23 08:13:09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冯其庸的人物大事记

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敦煌***学会顾问。

1924年2月生。家贫困,幼年失学,在家种地,小学、中学均未能毕业。抗战胜利后考入苏州美专,两月后又因贫失学。

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受书法于王蘧常,后又与刘海粟、朱屺瞻、谢稚柳、唐云、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周怀民、许麟庐诸先生游,于书画潜心学习。

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

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中。

1954年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

1975年国务院文化组成立红楼梦校订组,任副组长,主管校注业务,前后七年,1982年出书。

1980年、1981-1982年,两度赴美在史坦福、哈佛、耶鲁、柏克莱等大学讲学。获富布赖特基金会荣誉学术证状。

1984年12月由国务院、外交部、文化部派往前苏联鉴定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达成两国联合出书协议。后又历访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作学术讲演,均获高度评价。

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1996年应邀访问德国、法国,并在柏林和巴黎考察两国所藏敦煌、***文献。

1996年11月离休。

1998年5月25日至5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冯其庸书画展”。

1998年8月,冯其庸以76岁的高龄,第二次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回国以后1355年来的第一次发现。冯其庸的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

1998年10月4日至酒泉金塔县访汉代雄关肩水金关、地湾城。10月5日(旧历中秋节)至内蒙额济纳旗访古居延海、西夏黑水城、汉甲渠候官遗址,对以上各处都作了详细的调查。

2011年12月,冯其庸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2012年10月,冯其庸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吴玉章终身成就奖。

冯其庸在学术上有哪些突出成就

冯其庸(1924年2月—),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人。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前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敦煌***学会顾问。

主要贡献

冯其庸是著名红学家。他的红学成就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对曹雪芹的家世写了曹雪芹家世、新考,第二个主要方面就是研究脂本,有专著《石头记脂本研究》,第三个重要的研究的领域,是他研究了《红楼梦》的思想。

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近十多年,着重研究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

主要著作

《曹雪芹家世新考》

《石头记脂本研究》

《论红楼梦思想》

《梦边集》

《漱石集》

《秋风集》

冯其庸的相关评价

冯其庸为人宽厚,但爱憎分明,富有兴情。他以“宽堂”为号可能也就是表达这种人格上的追求。而这种人格力量反映到他的画上,其宽厚的气局就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格精神。他的画率意而天真,放浪形骸,寥寥数笔而能全其气韵神采,一切无不透露学养功底。

冯其庸的画远追青藤、白阳,近受齐白石、刘海粟、朱屺瞻的影响,但是蒙养不同,生活相殊,他的画表现出与前辈们不尽相同的艺术方式。在各种艺术方式之间,他更重“聊写胸中逸气”,表现出与同乡倪迂之间的暗合。

他的画还有“写”的特色,反映了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他早年临写各家各派,但最喜欢的是行书,尤其钟情于王羲之的《圣教序》。它不仅收集了《圣教序》的各种佳拓的影印本和明拓残本,而且反复临写右军存世的各种书札,以右军书法建构了自己的书法基础。他的书法神清气朗,意远韵长;文气勃发,雅致四溢。他的书法风格,潇洒而不失法度,清秀而远离流俗,规矩而没有造作。这些书法品格都奠立了他的绘画基础。但是,在他的书法中有时又反映出画的谋篇布局和笔墨韵致,表现出中国书画在两种艺术形式创作中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也论证了书画同源的道理。

冯其庸的人物观点

冯其庸认为:生活就是读书。冯其庸出身于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儿时因抗战之乱失学,于放羊种地之余不忘读书,“书读得很杂但却读了不少”,一部《三国演义》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后无处可还,就成了他反反复复读的一本书。后来由中学教师奉调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也得益于喜欢读书的习惯,以及在无锡国专时期听了当代许多著名学者讲课。

后来,冯其庸又找到了《水浒传》,读到有的地方都能背得出来了。也正是《三国》、《水浒》这两本名著引起了冯其庸读书的兴趣,觉得越读越有滋味。冯其庸说:“后来又读《西厢记》,因为词句漂亮,虽然是很深的文言,但是也喜欢读,几乎读得一部《西厢记》基本上能背”,“读书能使人聪明,启人智慧,读书是自我造就自我成才的唯一道路,所以青年人应该勤奋读书”。冯先生将自己的家取名为“瓜饭楼”,也是为了记住曾经以瓜代饭的苦难岁月。

冯其庸表示:“这一辈子读书还有个特点,就是白天都没机会读书。”解放初,因为需要参加的会议特别多,几乎所有白天的时间都在开会,只有到了晚上关起门来,自己拼命地补课,总是要读到两三点,才睡觉。后来调到艺术研究院,负责行政工作,不能不上班,天天一早就去上班,晚上到家了才开始读书。冯其庸的生活就是被一本本书摞起来的,冯其庸的人生就是一个书架,读过的书中有着他的记忆。

冯其庸与周汝昌

周汝昌与冯其庸。周汝昌与冯其庸都是红学研究大家,二人都活了九十多岁,得以长寿。二人一个代表了正统,一个代表了民间。冯其庸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周汝昌社会地会低一些,但其承继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方法,以一部《红楼梦新证》奠定了红学研究大家的地位。周汝昌晚年失聪失明仍写作不断,冯其庸晚年做了二月河的贵人,冯病重时二月河送其5000元钱,冯其庸不收,后二月河向红学会捐款30万元。冯晚年在***考古方面也有新成就。冯其庸早年学业平平,但晚年社会地位不低,属更富贵之人。周汝昌早年学习优异,但晚年身体不好,红楼梦研究的学术地位在民间更高,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认为《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的人,他认为80回以后曹雪芹已创作,只是因故失踪,《红楼梦》实为108回,且宝玉与宝钗离婚后,与史湘云相依终老是最终结局,他对高锷等人的续写并不认同。从人生的角度看,二人均为大学问家,只是走的不同历程,这符合人生规律。人生不可能得到全部,总有起落和得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任何时候别失去奋斗的心劲。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