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f705DIkTHQ-e8VMJ-C5ag提取码:psfa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中华故事
秦殇中玩家可以招募NPC入队,新手玩家可能不清楚各个NPC的入队条件,下面一起来看看秦殇全NPC入队方法介绍吧。
秦殇全NPC入队方法介绍
廖异
第一章重返京城
地点:北地驿站
支线任务:说服廖异
从街上的顽童口中得知居住在城里的廖异精通法术,到廖异家见到廖异。他从前是秦相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当时权倾朝野,连秦王都要让他三分,后来因罪被处***,。廖异对吕不韦被诛之事愤愤不平,你驳斥了他的观点。然后过一会再来见他,廖异就可以加入你的队伍了。
提示:“过一会儿”是指出门再进门就可以邀请加入了。或不出门,反复邀请也行。
张良
第二章寻访异人
地点:鹰喙岭
主线:在鹰喙岭上山的路上遇到张良,张良攀谈后到,聚义厅,见到首领韩成,与张良联手打败了韩成。如果此时你的声望够高的话,可以邀请张良加入队伍。
提示:声望够高是指声望过30点(应该是这个数),在杀韩成时注意不要把张良杀***了,右键技能就可以杀***。
昆蒲
第四章宝剑与灵珠
地点:合江村
支线任务:黑巫术事件
1)在村长的家从村长那里了解到村子受到了黑巫术的诅咒。
2)来到宗妲家,见到了祭司昆蒲的师弟宗妲。
3)必须选择:不相信宗妲的话。
4)在地图右中下找到昆蒲,一起回到宗妲家,杀***宗妲后,昆蒲可以加入队伍。
提示:进入宗妲家后找到宗妲,选择不相信宗妲说的,然后自己去调查。
方仲
1)完成主线任务,始皇陵内城。
完成后就会直接传送出来,骊山,就马上进入第六章。
2)第六章仗义求援
地点:骊山
支线任务:从始皇陵出来,在骊山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墨门钜子方仲,他正在躲避师弟赵霸的追杀。助方仲杀退了追兵。此后方仲可以加入队伍。
提示:去皇陵之前在路上是看不到方仲的,只有从皇陵出来后才有。
瑶彤
第一章重返京城
1)地点:雍县
完成支线:救护公子高
先在村内当铺遇到老板正与一名少女争吵,一番调解后,少女飞了。
在南坡看到少女和公子高父母遇敌,帮助干掉后在村中公子高的屋子找到快***的公子高,一番折腾后公子高***了,而后安葬在村久的高岗上,问起瑶彤的打算,她想先回老家栎县静静地待一段时间,有事就去找他。
2)地点:栎县
在瑶彤的屋子内找到她,就可以邀请加入了。
淳于秋
第二章寻访异人
地点:邯郸
支线任务:淳于秋加入
在民居内遇到淳于秋,回答正确她的两个问题,和她一起密室,然后她就自杀了,再花8千文钱买药救活淳于秋,就会加入队伍。
茵珠
第四章宝剑与灵珠
地点:云雾谷
主线:来到云雾谷口,炎江主动迎了上来邀请你一起绑架苗王女儿茵珠,然后胁迫苗王交出金蟾珠。
选择不理他,在谷里遇到茵珠,向她提起此事,茵珠答应送你金蟾珠,但是要杀***炎江。回到谷口杀***炎江后,得到金蟾珠,同时茵珠也可以加入队伍。
提示:若和炎江一起杀了茵珠,就没人可以邀请了。
韩信
第三章工匠田纲
地点:衡山村
1)完成主线:在乌府找到乌秸,得知他的爱子小虎被强盗绑架,帮他去救回儿子。
2)支线任务:韩信加入
完成了解救乌秸儿子的任务,从乌府出来会遇到韩信,韩信会提出挑战,单挑打败他后,韩信就可以加入队伍了。
提示:在主线任务中若选择了花1万文钱买乌秸的贴身玉佩,韩信就不能邀请。
李由
1)第八章勇闯天牢
地点:三川郡
主线:来到三川郡,冒充京城来的御使混进帅府,在帅府客房找到了御使,得到密函,将手中密函交给正厅的李由。劝降李由并回咸阳求父。
2)地点:咸阳
主线:回到咸阳,在城西的酒楼你见到了李由。此时李由可以加入队伍。
黥布
所在章节:第七章借兵夺城。
1)地点:薛城
主线任务:从丰县赶到了薛城,在帅府见到了项梁,将刘邦求援的事情告诉项梁。项梁很爽快地借给你五千精兵,还派了十员虎将助阵。而号称霸王的项羽带兵去取襄城,并不在薛城内。从项粱口中得知陈胜的部队已经被章邯击溃,全军覆没了。
2)地点:九江
完成支线:杀***庄贾
在陈胜被秦军打败后,在这里遇到黥布,从他口中得知陈胜已经***在自己的车夫庄贾手中。与黥布一起去杀庄贾,在村南找到庄贾,众人合力杀掉他后任务完成。此后黥布可以加入队伍。
提示:找到黥布,如果选择了不杀庄贾,就无法邀请。
孔刚
第一章重返京城
地点:阳周城
主线任务:刚到阳周城门口,被郡尉(其实就是孔刚)将你押回府衙。一番叽叽喳喳。孔刚感念你的活命之恩,毅然决定弃官跟随你一起去咸阳寻求真相。
提示:分支任务探视蒙恬,孔刚需要在队伍。
冒顿
第一章重返京城
1)地点:雁门关
完成支线任务:帮助冒顿退敌。
2)地点:匈奴营地
完成支线:杀***头曼单于。
完成支线:杀***左贤王。
冒顿接连杀***了自己的父亲和叔叔,终于夺得了单于之位。此后冒顿可以加入队伍。
提示:在杀单于,左贤王时冒顿都可能***了,这个时间就无法完成了。
1.用一个词语介绍荆轲的故事
【成语】:图穷匕见
【拼音】:túqióngbǐxiàn
【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见。”
【举例造句】: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爰有斯言。叶圣陶《一个青年》
【拼音代码】:tqbx
【近义词】:东窗事发、原形毕露
【反义词】:显而易见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原形毕露
【英文】:therealintentionisrevealedintheend
【故事】: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物色荆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立即抓住***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
2.用一个词语介绍荆轲的故事【成语】:图穷匕见【拼音】:túqióngbǐxiàn【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见。”
【举例造句】: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爰有斯言。叶圣陶《一个青年》【拼音代码】:tqbx【近义词】:东窗事发、原形毕露【反义词】:显而易见【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原形毕露【英文】:therealintentionisrevealedintheend【故事】: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物色荆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
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立即抓住***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
3.用5个四字词语来描述荆轲的人生经历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4.关于“荆轲”的成语有哪些关于“荆轲”的成语有“燕市悲歌”、“荆轲刺秦”、“图穷匕见”、“悲歌击筑”、“切齿拊心”、“发上指冠”、“无可奈何”、“变徵之声”。
1、燕市悲歌【yānshìbēigē】
解释:以之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造句:燕市悲歌又送君,目随征雁过寒云。
2、荆轲刺秦【jīngkēcìqín】
解释:荆轲刺秦指的是公元前227年,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事败被杀。
出处:《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
3、图穷匕见【túqióngbǐxiàn】
释义: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形迹败露,事情到最后显露出了真相。
出处: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见。”
造句: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爰有所言。——叶圣陶《一个青年》
4、悲歌击筑【bēigējīzhù】
解释: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载: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
5、切齿拊心【qièchǐfǔxīn】
解释:咬牙痛心。极端痛恨的样子。切齿:牙齿切磨。拊心:捶胸。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造句:此月五日,被驿使追命骑还朝,切齿拊心,辄已钟疾,虽百口在都,一非所顾。
6、发上指冠【fāshànɡzhǐɡuān】
解释: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极度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造句: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发上指冠,已复悲歌出涕。
7、无可奈何【wúkěnàihé】
解释: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造句:我对你这样的所作所为真的是无可奈何了。
8、变徵之声【biànzhǐzhīshēng】
解释:徵:古代五声之一。乐声中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出处: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燕策三》
造句:《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酒行数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5.关于“荆轲”的成语有哪些关于“荆轲”的成语有“燕市悲歌”、“荆轲刺秦”、“图穷匕见”、“悲歌击筑”、“切齿拊心”、“发上指冠”、“无可奈何”、“变徵之声”。
1、燕市悲歌【yānshìbēigē】解释:以之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造句:燕市悲歌又送君,目随征雁过寒云。
2、荆轲刺秦【jīngkēcìqín】解释:荆轲刺秦指的是公元前227年,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事败被杀。
出处:《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3、图穷匕见【túqióngbǐxiàn】释义: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
比喻形迹败露,事情到最后显露出了真相。出处: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见。”
造句: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爰有所言。——叶圣陶《一个青年》4、悲歌击筑【bēigējīzhù】解释: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载: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5、切齿拊心【qièchǐfǔxīn】解释:咬牙痛心。
极端痛恨的样子。切齿:牙齿切磨。
拊心:捶胸。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造句:此月五日,被驿使追命骑还朝,切齿拊心,辄已钟疾,虽百口在都,一非所顾。6、发上指冠【fāshànɡzhǐɡuān】解释: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形容极度愤怒。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造句: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发上指冠,已复悲歌出涕。7、无可奈何【wúkěnàihé】解释:奈何:如何,怎么办。
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造句:我对你这样的所作所为真的是无可奈何了。
8、变徵之声【biànzhǐzhīshēng】解释:徵:古代五声之一。乐声中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出处: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燕策三》造句:《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酒行数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1.描写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铁杵成针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四面楚歌负荆请罪精忠报国手不释卷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描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相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滴水穿石发奋图强开卷有益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铺天盖地势如破竹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形容繁荣兴盛景象:济济一堂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高朋满座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川流不息描写美的景和物:美不胜收蔚为壮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玉宇琼楼美妙绝伦巧夺天工锦上添花粉妆玉砌别有洞天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重峦叠嶂山明水秀高山流水白练腾空。
2.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大全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东窗事发(秦桧)如鱼得水(刘备)退避三舍(重耳)初出茅庐(诸葛亮)图穷匕见(荆柯)草木皆兵(苻坚)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3.来自古代故事的四字词语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作者:hqe6362006-3-318:42回复此发言--------------------------------------------------------------------------------2回复: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好像不对哦!!作者:222.186.112.*2006-10-3011:41回复此发言--------------------------------------------------------------------------------3回复2: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百科吧内搜索|帮助进入贴吧贴子搜索按作者搜索百度贴吧>hqe636吧>浏览贴子吧主:快速回复贴吧投诉1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4.描写古代历史的四字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一言九鼎、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衣锦还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画饼充饥(卢毓)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唐:火树银花(睿宗)天涯海角(韩愈)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乐不思蜀、南柯一梦、为虎作伥。
5.形容“古今中外名人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形容“古今中外名人故事”的四字成语有:舍生取义、悬梁刺股、三顾茅庐、围魏救赵、荆轲刺秦。
1、舍生取义[shěshēngqǔyì]: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出处:《晋书·梁王肜传》:“肜位为宰相……而临大节;无不可夺之志;当危事;不能舍生取义。”
典故: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
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造句:君子最重名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所不惜。2、悬梁刺股[xuánliángcìgǔ]: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造句: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典故: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3、三顾茅庐[sāngùmáolú]: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造句: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三顾茅庐,请王先生出马协助。
4、围魏救赵[wéiwèijiùzhào]: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造句:只有善于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以围魏救赵的计策打败敌人。5、荆轲刺秦[jīngkēcìqín]:指的是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典故:荆轲刺秦指的是公元前227年,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事败被杀。
造句:赵氏孤儿,七百壮士,聂政刺侠累,荆轲刺秦王,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演绎了那个时候男人们的壮烈与决绝,告诉后代什么叫轻生重义,生***相许。
6.出自古代神话故事的四字词语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夸父追日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炼石补天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牛郎织女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擎天之柱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日薄虞渊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十日并出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并起。
水漫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
松乔之寿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巫山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无缝天衣神话谓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兴风作浪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情绪,挑起事端。
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玉宇琼楼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云雨巫山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他为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他为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他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了野王县。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了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于是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此事,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玩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又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节拍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是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燕太子丹,过去曾在赵国做人质,而秦王嬴政出生在赵国,他少年时和太子丹要好。等到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做人质。秦王对待燕太子不友好,所以太子丹因怨恨而逃归。归来就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燕国弱小,力不能及。此后秦国天天出兵山东,攻打齐、楚和三晋,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地侵吞各国。战火将波及燕国,燕国君臣唯恐大祸临头。太子丹为此忧虑,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回答说:“秦国的土地遍天下,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它北面有甘泉、谷口坚固险要的地势,南面有泾河、渭水流域肥沃的土地,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右边有陇、蜀崇山峻岭为屏障,左边有肴山、函谷关做要塞,人口众多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绰绰有余。秦国若有意图向外扩张,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就没有安稳的地方了。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太子丹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鞠武回答说:“让我进一步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时候,秦国将军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鞠武规劝说:“不行。秦王本来就很凶暴,一直不满燕国,这就足以叫人心惊胆战了;更何况他听到樊将军住在这里呢?这叫作‘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即使有管仲、晏婴,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了。希望您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并且请您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联络齐、楚,向北与单于和好,然后就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老师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的心里忧闷烦乱,恐怕连片刻也等不及了。况且并非单单因为这个缘故,樊将军在天下已是穷途末路,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强暴的秦国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送到匈奴去。这应当是我现在需要人做事的时候呀,希望老师另考虑别的办法。”鞠武说:“选择危险的行动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而祈请幸福,计谋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祸患’了。把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烧光了。何况是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一旦对燕国发泄仇恨残暴的怒气,那后果难道还用得着说吗?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这个人智谋深邃而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太子说:“希望通过老师而得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鞠武说:“遵命。”鞠武便出去拜会田先生,说:“太子希望跟田先生一同谋划国事。”田光说:“谨领教。”就前去拜访太子。
太子上前迎接,倒退着走在前面为田光引路,又跪下来拂拭座位给田光让坐。田光坐稳后,左右没别人,太子离开自己的座位,向田光请教说:“燕国与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田光说:“我听说骐骥盛壮的时候,一日可奔驰千里;等到它衰老了,就是劣等马也能跑到它的前边。如今太子光听说我盛壮之年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精力已经衰竭了。不过,我虽然不能冒昧地谋划国事,我的好朋友荆卿却是可以承担这个使命的。”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于是立刻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是。”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说:‘燕国、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我自以为和您不是外人,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了,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荆轲说:“谨领教。”田光说:“我听说,年长老成的人行事,是不能让别人怀疑他的。如今太子告诫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呀。一个人做了事却让别人怀疑他,他就不算是有节操、讲义气的人。”田光要用自杀来激励荆卿,说:“希望您立即去见太子,就说我已经***了,表明我不会泄露机密。”于是就刎颈自杀了。
于是荆轲去会见太子,告诉他田光已***,转达了田光的话。太子拜了两拜跪下去,跪着前进,痛哭流涕,过了一会说:“我所以嘱咐田先生不要讲,是想使大事的谋划得以成功。如今田先生用***来表明他不会说出去,难道是我的初衷吗!”荆轲坐稳,太子离开座位以头叩地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成器,使我能够到您面前,敢冒昧地有所陈述,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我啊。如今秦王有贪利的野心,而他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不把天下的土地完全吞并,不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如今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占领了他的全部领土。他又出动军队向南攻打楚国,向北逼近赵国;秦将王翦率领几十万大军抵达漳水、邺县一带,而李信出兵太原、云中。赵国抵挡不住秦军,一定会向秦国臣服;赵国臣服,那么灾祸就降临到燕国。燕国弱小,多次被战争所困扰,如今估计就是调动全国的力量也不能够抵挡秦军。诸侯各国都臣服了秦国,没有谁敢提倡联合抗秦了。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认为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往秦国,用重利诱惑秦王,秦王贪婪,在那种情形下,一定能达到劫持他的目的。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太好了;万一不行,就趁势杀***他。他们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又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诸侯各国就能够联合起来,一定能够打败秦国。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却不知道把这使命委托给谁,希望荆卿仔细地考虑这件事。”过了好一会儿,荆轲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的才能低劣,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以头叩地,坚决请求不要推托,而后荆轲答应了。当时太子就尊奉荆卿为上卿,住进上等的馆舍。太子天天到荆轲的住所拜望。供给贵重的饮食,时不时地还献上奇珍异物,车马美女,任荆轲随心所欲,以便满足他的心意。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荆轲仍没有行动的表示。这时,秦将王翦已经攻破赵国的都城,俘虏了赵王,把赵国的领土全部纳入秦国的版图。大军挺进,向北夺取土地,直到燕国南部边界。太子丹害怕了,于是请求荆轲说:“秦国军队早晚之间就要横渡易水,那时即使我想要长久地侍奉您,怎么能办得到呢!”荆轲说:“太子就是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了。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那就不可能接近秦王。那位樊将军,秦王悬赏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来购买他的脑袋。果真得到樊将军的脑袋和燕国督亢地方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接见我,这样我才能够有机会报效您。”太子说:“樊将军到了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为自己私利而伤害这位长者的心,希望您考虑别的办法吧!”
荆轲明白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如今听说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购买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於期仰望苍天,叹息流泪说:“我每每想到这些,就痛入骨髓,却想不出办法来!”荆轲说:“现在我有一个办法想说出来,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洗雪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於期凑向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召见我。那时候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直刺他的胸膛,那么将军的仇恨可以洗雪,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洗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腕,走近荆轲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的仇恨,今天才听到您的这个办法!”于是就自刎了。
太子听到这个消息,驾车奔驰前往,趴在尸体上痛哭,极其悲哀。已经没法挽回,于是就把樊於期的首级装到匣子里密封起来。
于是,太子预备寻找天下最锋利的短剑,找到了赵国人徐夫人的短剑,花了百金买下了它。让工匠用毒水淬短剑,先用人试验,只要划破流下一丝儿血,没有不立刻***的。于是便准备行装,送荆轲出发。燕国有位勇士叫秦舞阳,十三岁时就杀了人,别人都不敢正面对着看他。于是就派秦舞阳作副使。荆轲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但那个人住得很远,还没赶到。而荆轲已替那个人准备好了行装。又过了些日子,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认为他拖延时间,怀疑他反悔,就再次催请说:“日子不多了,荆卿有动身的打算吗?请允许我派遣秦舞阳先行。”荆轲发怒,斥责太子说:“太子这样派遣是什么意思?只顾去而不顾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况且是拿一把***进入难以测度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一起去。眼下太子认为我拖延了时间,那就告辞诀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荆轲就要上路入秦了。这时高渐离击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
一到秦国,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面前汇报:“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颤,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国排列其中,像郡县一样地纳贡应差,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因为惊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述,特地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装匣密封。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派出使臣把这种情况禀明大王,敬请大王指示。”秦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就穿上了礼服,安排了外交上极为隆重的九宾仪式,在咸阳宫召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进。走到殿前台阶下,秦舞阳脸色突变,害怕得发抖,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朝秦舞阳笑笑,才上前谢罪说:“北方藩属蛮夷之地的粗野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心惊胆颤。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递上舞阳拿的地图。”荆轲取过地图献上,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露出来。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直刺。没有刺到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挣断。秦王慌忙抽剑,剑很长,只是抓住剑鞘。一时惊慌急迫,剑又套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柱奔跑。大臣们吓得发呆,突然发生意外事变,大家都失去常态。而秦国的法律规定,殿上侍从大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各位侍卫武官也只能拿着武器都依序守卫在殿外,没有君王的命令,不准进殿。正当危急时刻,来不及传唤下边的侍卫官兵,因此荆轲才能够追赶上秦王。仓促之间,惊慌急迫,没有用来攻击荆轲的武器,只能赤手空拳和荆轲搏击。这时,侍从医官夏无且,用他所捧的药袋投击荆轲。正当秦王围着柱子跑,仓猝慌急,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侍从们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才拔出宝剑攻击荆轲,砍断他的左腿。荆轲残废,就举起他的***直接投刺秦王,没有击中,却击中了铜柱。秦王接连攻击荆轲,荆轲被刺伤八处。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
这时侍卫们冲上前来杀***荆轲,而秦王也不愉快了好一会儿。过后评论功过,赏赐群臣,并处置失职有罪的人。赐给夏无且黄金二百镒,说:“无且爱我,才用药袋投击荆轲啊。”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不至于灭亡。”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建立了皇帝的尊号。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做工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便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他这里击得好,这里击得不好。”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那家主人便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想到长久以来他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把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人们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罪。于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他好。他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却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从此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鲁句践听到荆轲行刺秦王的事,私下说:“唉!太可惜啦,他不讲究刺剑的技术啊,我太不了解这个人了!过去我呵斥他,他就以为我不是同道人了。”
太史公说:世上的人们谈论荆轲,当说到太子丹的命运时,说什么“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粮食来,马头长出角来”的话,这太过分了。又说荆轲刺伤了秦王,这都不是事实。当初,公孙季功、董生和夏无且交往,都知道这件事的经过,他们告诉我的就是这样。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平白得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