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汉昭烈帝刘备***后葬于惠陵,甘夫人、吴夫人先后合葬于此。不过学界关于他最后身葬何处主要有三种说法:成都武侯祠、四川彭山的莲花坝、葬于奉节。
刘备墓发掘了吗
汉昭烈皇帝刘备的陵寝(陵墓),甘夫人和吴夫人也先后合葬于此,为夫妻三人合葬墓。惠陵陵寝建筑由照壁、山门、神道、寝殿、陵墓等组成。惠陵封土高12米,周长180米,为圆形。墓冢四周,围墙环绕,现存砖墙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所修,上有"汉昭烈皇帝之陵"几个大字。惠陵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了,史书记载未有被盗痕迹,至今也没有被挖掘。
盗墓贼为何不敢盗刘备的墓?
在唐代有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来到了刘备的墓,打洞进入了墓室,眼前的景象令他们目瞪口呆:墓室内灯火辉煌,刘备和关羽在下棋,张飞在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在一边,盗墓贼吓的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武士赐给他们琼浆和玉带。盗墓贼喝下琼浆,系上玉带,逃出了洞,他们刚出洞,洞口就被封住了。再看玉带变成了毒蛇缠住了腰,嘴里的琼浆也变成了胶粘住了嘴。这样,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此就再没人敢向刘备墓动手了。这个传说说明了刘备墓肯定埋有珍宝,而且有严密的防盗措施。但刘备墓究竟在何处,还是一未解之谜。先来看看史料:刘备在白帝城***后,扶灵柩回了成都。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墓就在武侯祠中,陈寿的记录还是比较可信的,当时他在蜀国任史官,他说,刘备***后与吴夫人合葬于惠陵(今武侯祠内)。而今武侯祠也真有一块刘备墓,很有皇家气派。这种说法很有可能。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刘备墓在四川彭山莲花贝。首先,它驳斥了陈寿的说法,当时,从白帝城到成都至少要走三十多天,这样,刘备的尸体就不可能不在途中腐烂。更何况正值夏日,诸葛亮怎么可能把臭气熏天的刘备的尸体带回成都呢?所以,有人认为彭山脚下的莲花村才是刘备葬身之所,而武侯祠只是刘备的衣官冢。彭山附近依山傍水,有5000多座汉墓,还有一座一百多亩的皇坟。莲花村的百性有百分之八十都性刘,一代传一代,都说皇坟里面的是刘备。且莲花村又是风水宝地,与明十三陵十分相似。再言,刘备的四名心腹也是莲花村人。看来,这种说法也很有可能。但真相如何,也许只有新的考古发现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对于刘备大家都知道他是建立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的出身并不高贵,他是一个从穷苦百姓,奋斗到皇帝位置的人,他所依靠的就是身边人对他的信任和支持。这样一个人能够建立一个王朝也是非常让人佩服的,在刘备***后,他的墓却没有人敢盗,也没有人开发,大家对刘备都很好奇,从他的墓中大家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刘备的信息,可是,至今为止刘备墓为什么不敢开发呢?
刘备和曹操的战争
在三国争霸的时期,能和刘备作为对手的就是曹操,曹操是个非常有实力的人,刘备和曹操两个人,都是彼此欣赏的,但是他们之间也注定了是相互争夺的,曹操曾经抓到过刘备,那时的刘备若是被曹操软禁的话,可能就没有刘备之后的故事,可是当时的曹操却想以德服人,结果将刘备放走了,让刘备有了机会重整旗鼓,创建蜀汉王朝。
刘备和曹操的战争,在活着的时候就将得你***我活,在***之后,两个人也是暗自较量。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即便是给自己安排墓室,也是经过多方考量才决定的,可是最后还是被人挖掘了。可是刘备的墓室却经过了近2000年的历史都没有被人动过,所以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刘备的墓没有被盗或被挖掘呢?
刘备墓为什么没有被挖掘
在刘备***后,刘禅听从诸葛亮的意见,将刘备埋在成都,而且诸葛亮的祠堂就在刘备帝陵旁。所以在民间就有很多传言,说诸葛亮为刘备的墓里布下了很多机关,而刘备的墓一直是公开的,不像其他帝王墓那样非常隐蔽。
刘备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蜀汉政权的创始人,一心想要兴复汉室,可惜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公元223年在白帝城病逝,历史上对于刘备墓在哪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成都武侯祠、一说是四川彭山莲花坝、还有就是奉节,刘备墓是少数没有被盗的名人墓,据说是因为一则传说而让所有盗墓者不敢动手。
刘备墓介绍:
汉昭烈皇帝刘备的陵寝,甘夫人和穆皇后也先后合葬于此,为夫妻三人合葬墓。惠陵陵寝建筑由照壁、山门、神道、寝殿、陵墓等组成。惠陵封土高12米,周长180米,为圆形。
墓冢四周,围墙环绕,现存砖墙为清道光五年所修,上有"汉昭烈皇帝之陵"几个大字。惠陵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了,史书记载未有被盗痕迹,至今也没有被挖掘。
刘备墓在哪?
1.成都武侯祠:
《三国志》作者陈寿是蜀汉的观阁令史,也就是管理档案工作,在蜀汉生活了30年,必定知道刘备的葬处,刘备***后尸体由奉节运回成都后与吴夫人合葬于惠陵,今武侯祠内确实还有刘备墓的建筑。
武侯祠博物馆的人在一次植树时,意外地在刘备墓的封土边缘挖掘的树坑中发现了许多蜀汉时期的砖。这从侧面证明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中关于惠陵与刘备墓在成都的记载的可靠性。
2.四川彭山莲花坝:
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驳斥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中关于刘备尸体运回成都的记载。刘备***于农历的四月,对于四川来说,这是烈日炎炎、气温极高的夏天。
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从白帝城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岖的山路,仅单行也得需要30多天时间。如果花这么长的时间把刘备的尸体运到成都,按当时的尸体保护技术,要使尸体不会腐烂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夏天的刘备,他的尸体最多也不能30天不腐烂,也就是说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着臭气熏天的刘备尸体,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跋涉,把刘备安葬在成都。有的专家认为地处牧马山、彭山脚下的莲花村才是刘备的葬身之地,而成都的武侯祠只是刘备的“衣冠冢”。
3.奉节(白帝城):
郭沫若1961年在奉节考察时认为:刘备***在气温极高的夏天,当时交通很不方便,从奉节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多天时间,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尸体肯定会腐坏。
因此他认为,刘备墓在奉节的可能性比较大。南宋学士任渊所作《重修先主庙记》中也说,成都惠陵只是弓剑墓,不是真墓。但这一说法又和《三国志》的记载不合。
刘备墓为什么不敢开发?
我们都知道曹操***后为了不让别人来盗他的墓设置了七十二个疑冢,而刘备怎么说也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但是刘备墓却十分清楚,没有搞那些七七八八的疑冢,而几千年来刘备墓也一直都是完好无损没人敢动,据说是和一个传说有关系。
在唐代有一伙盗墓者就进到了刘备墓里面,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吃惊不已,墓室内灯火通明,刘备和关羽在下棋,而张飞则在一旁观战,十几名侍卫站立在一旁,盗墓者立即吓得跪在地上。
这时候刘备挥手示意侍卫赐他们琼浆和玉带,盗墓者喝下琼浆带上玉带就离开了刘备墓,刚一出洞口就封住了,而他们的玉带变成毒蛇缠住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嘴巴,从此这个故事就流传开来,再也没人敢动刘备墓。
刘备简介: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少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黄巾起义,赤壁之战时,与东吴孙权结盟击败曹操并趁机夺取荆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一、关于竹山女娲文化研究利用之缘起
早在二十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家乡脱贫致富的呼声日渐高涨。许多乡镇要搞经济项目和脱贫工程抑或是政绩工程,向在县内外参加革命工作的本土籍贯人士发出了专门信件,开宗明义的要求是有钱的出钱,有权的用权,有职的用职,有智的的用智——一定要为自己的家乡脱贫致富做点好事实在事。县直机关的干部、职工大都收到了家乡政府这样的信件。这件事情还算是一呼百应,在县城里有点小权利的科、局长,有的给家乡表示了水泥、化肥什么的,也有没有什么方便权利的普通干部,千元、伍佰元的寄回家乡政府。算是对家乡政府的一个回应和交代。
我是1979年而立之岁由县里“特招”进城的,在县文化局文艺创作组工作,主要业务是从事剧本创作和编辑《堵河文艺》刊物,接到家乡宝丰政府这样的信息,我很羞愧也很为难。因为,我的月工资是40.05元,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还要吃喝与人情往来;连在宝丰街老家的父母我也无力赡养,由他们自己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所以,我实在没有一分钱积蓄可以给家乡政府表示,更没有一丁点什么权利方便搞点什么物资表示。
但是,无职无权无钱的我心里想,一定要对生我的家乡宝丰镇有什么表示。于是,想起了我小时候老娘给我讲过的宝丰镇东头东坡梁子“女娃儿碑”的故事: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很能干的女娃儿,能够用泥巴做人,天上下大雨了,还能够补天,不让下雨,尤其是不让下连阴雨(宝丰街很缺柴火烧饭),后来那女娃儿***了,埋在东坡梁子上,而且是埋在“养生”地上——***了等于没有***,夜晚谁在梁子上走路害怕,女娃儿就出来给你搭话做伴……有一天,女娃儿照常在夜晚给人搭话做伴,却遇到了个无赖,要把女娃儿拉去做媳妇,后来女娃儿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已经接受过民间文学专门知识培训的我,忽然就联想到老娘当年对我讲述的女娃儿故事中的女娃儿是否是上古神话中的“女娲”?恰好就有了专门探询的机会,在为完成省里部署的“三套民间文化集成”(民歌、民舞、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编辑出书的采风过程中,经过当年的麻家渡文化站站长、现在很出名的宝丰镇宣传干部王义富介绍和指点,我专门去与宝丰镇一梁相隔的麻家渡镇柿树坪村,在善于演唱民歌、善于讲民间故事的村民蔺明启家采访了两天。在蔺家,我有意提起了“女娃儿碑”的传说,蔺明启说,“女娃儿”是竹山县西部地带对“女娲”娘娘带了儿化韵的亲切称呼,并且说女娲碑刻就在他门前的沟渠做过水渠的盖板用。
听了蔺明启对宝丰街所称“女娃儿”的解释说明,我茅塞顿开;听到了有女娲碑刻的所在,更是十分高兴。他带我亲眼观看了女娲碑刻风化很严重的实物后,我决定赶回县城,把这个消息向文化局长徐纯孝汇报。徐局长是位地道的文化人,听我汇报后,当即安排县文化馆负责文物的干部黄伟去认真察看女娲碑刻。
黄伟同志到了柿树坪村,匍匐在沟渠里,仰面察看已经做沟渠盖板用的女娲碑,碑文的印迹很模糊,基本看不出字迹的轮廓所云为何。但经村民异口同声证实,确实是往年在山梁子顶部树立的女娲碑,是农业学大寨时候改田造地拆掉的。于是,我在省《湖北文化》发表文章《先文而后化的旅游文化》。作为我决心在竹山、在宝丰利用女娲的盛名拉动地方旅游文化经济回报家乡的先声。
二、相关女娲资料的查证与首篇论文发表
心想利用女娲的盛名为家乡宝丰镇拉动旅游文化经济,并不是心想即成的简单事情。因为,女娲在民间不仅是名人而且是名神,全国有女娲掌故的地点达38处之多!远有甘肃天水道是女娲出生地,邻近有陕西平利已经把女娲补天炒作得沸沸扬扬。平利县的根据是他们的县境曾经是古上庸国的属地——如此说法,那么作为古上庸国都成所在地的竹山县不是更有理由炒作“女娲补天”的故事吗?不过,竹山也得拿出自己的证据来才可以。
于是,我开始用心查找关于女娲在竹山的资料。首先在县图书馆翻阅木版竖排古本《竹山县志》,在“竹山古八景”中发现了留存于宝丰镇与麻家渡镇交界的山梁顶部的一景,名曰“女娲青锁”。其诠释云:此处为女娲山,相传为女娲炼石补天处;因地貌形状酷似铜锁,且生长茂林芳草,故曰“女娲青锁”。并录有古代诗人王象之的两句诗:“女娲山下少人行,涧谷云深一鸟鸣……”古本县志所指明的这个地点,如今正在两镇交界的横跨315国道引水渡槽(当地人称天桥)下面,也即乐于义务教导青少年学习书法的退休教师陈隆章新居大门前。
就此,我联系女娲碑刻的发现,写了一篇散文《女娲山》,发表于县委宣传部郑重接手却只办了那么一期就永远停刊了的《堵河文艺》,和原小十堰市的《十堰晚报》散文版,文中详细介绍了女娲山所在位置,着重叹息好不该农业学大寨把女娲碑给拆毁,叹息世事沧桑,沧海桑田,昔日高大的女娲山已经不见了当年的巍峨与险峻——这山,如今与王象之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已经是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完全变成个小土梁子。这里,真是女娲补天的女娲山吗?无论是传说还是曾经有过的真实存在,都让今人不可信。
那么,古本县志所云的根据是什么?再查备注,其根据是来自我国最权威的工具书《康熙字典》。既然有出处,我就得寻找,便又去县图书馆翻腾出了木版竖排本《康熙字典》,终于在“娲”字条目下惊喜见到其诠释:娲,【古瓜切】(此古代注音法,‘古瓜’快念为wa音——本文作者注);娲,古神圣女,始制笙簧,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相传炼石补天处在郧阳竹山县西四十里处女娲山…….《康熙字典》这种诠释的出处在《史记.五帝本纪》,当然我又查阅《史记.五帝本纪》,证明了《康熙字典》所云确实来源于此。
国人有传统习惯,不见经传的事情不可信。那么,女娲补天处在宝丰——这可是见经传的佐证了!于是,我一方面告诉宝丰文化站的王义富、章杰,我查证到了女娲补天处确实是在宝丰的依据。王、章二人翌日进城,我把《康熙字典》中关于“女娲”的那一页复印了几份,让他俩带回宝丰,请他俩先以文化站角度。游说宝丰镇党委、政府***,尤其是要着重说服党委书记纪红山。另一方面,我立即着手炮制论文《女娲当惊世界殊》——题目的出处来源于毛泽东的诗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论文写起,最先发表在县旅游局创办的《竹山旅游报》上。关于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下面再说。(待续)
三、《女娲当惊世界殊》原文及说明
——女娲山文化旅游景观开发之我见
【原文】竹山县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民间文化艺术积淀深厚,见微知著;秦巴风情底蕴浓郁,见智见仁;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是可供旅游文化勃兴之时大力开发的富矿。县南部深山堵河上游名不见经传的驴头峡之漂流,首开我县旅游文化经济的先河,两个效益已见看好。可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名既见经传则世人皆崇敬称颂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的开发与建设,早就应该列上我县旅游文化经济开发的议事日程。在下因是籍贯女娲山下,对故土热恋有加,特不揣才识浅陋,不揣人微言轻,试谈谈一孔之见,就教于方家,以期寻求我县一个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增长点。
(说明)论文的开篇开宗明义,概括了我县历史文化悠久,和利用人文资源拉动旅游经济的例证,由此证明开发利用女娲文化景点的必要性。
【原文】一、关于女娲的品位
欲对女娲山进行文化旅游经济开发,首先必须对女娲的“品位”有高度地足够地认识。女娲,自出世、入世以来,不仅仅只是华夏民族对她称颂、崇敬,而且可以说世界上各个民族对她都有认识;甚至是无论什么社会制度,什么政治观点的人对她都有好感,都具钦佩仰慕之情。(说明)这个观点是从前没有见到过的,或者是大专门家从前不敢说的。从母爱的角度来讲,不应该有政治性和阶级性,而是人类甚至是畜类共有的天性。因此女娲神效的涵盖面很宽泛。
对女娲的称颂崇敬、钦佩仰慕,不是由谁下什么专门文件强调,也不是由什么权威人物拍板号召,不需专家学者的论定,也不用谁为她整理先进人物模范事迹的典型材料,而是来自于女娲本身人格力量的展现,来自于本身所建立下的齐天盖地的功劳:一是抟土为人,创造了人类;二是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三是兄妹成婚,繁衍了人类;四是兴婚丧喜嫁之礼,教化了人类;五是始制笙簧器乐,娱乐了人类。这五大功劳,旷古至今无一神一仙可比,无一皇一帝堪比。何谈其它?!
(说明)女娲传说很悠久,人们歌颂她的故事很多,她的五大功劳是故事里本来就存在的,不过没有谁专门归纳总结出来见诸文字,是在下首次予以归纳总结成五条。承蒙县旅游局等相关领导和对女娲文化有兴趣的乡亲打心眼里承认——引用或者化作自己的见解——不打心眼里承认就不会引用;更承蒙2005年后县里从北京、武汉等高等学府和资深专家以及专门学术研究机构方家不弃,在县里两次女娲文化研究会上以及县里出版的《女娲文化研究》论文集上予以广泛引用。该书引用率达60%以上。所幸大家就是大家,文末没有忘记注明主要观点引用于我的论文。可县里的相关人士却钳口不提,讳莫如深。
【原文】若说神农帝炎帝舜帝尧帝大禹王等远古神帝也有丰功伟绩的话,但他们也只是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加强水利建设上,树立人格道德风范等单方面确有一定成就。但那些成就也只能是在女娲创造、拯救、繁衍人类以后的建树。其功其勋并不在女娲之前。倒还有一位掌管天上、人间、地府诸神诸仙包括妖魔鬼怪魑魅魍魉的玉皇大帝——老张,其权其威虽然显赫,却也是有了人类以后才有的“神头儿”,而这个神头还是卖灰面的个体户出身的姜子牙给封的。此事见于志怪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封神榜”(也即后世的干部任免令样),具体时间是在有了人类纪元的商纣王时代。这么一说开,因打架斗殴撞倒不周山毁折了西边擎天柱子的共工、颛顼这两条神汉子,也明显早于玉皇老张。他俩撞倒了天柱,撕裂了天河,才害得女娲炼石补天,肯定是天河稳定通畅其流以后,老张才能安心安身做神仙皇帝。外国也还有自由女神、爱神、火神等著名洋神仙,可他们也都是只负责单项事业的神,而那引起自由啊情啊爱啊包括用火啊,也只有有了人类才有意义。倒也还有一位各国都信奉的最高品位的“上帝”,他的职责是解除人间一切烦恼,惩戒人间一切罪过,并可安排一切幸福,但还是有了人类以后他才拍得成板表得成态。——这么一对比,女娲的品位规格的档次就很明白了,她是早于诸神的神,是母系社会的先祖之神,是为诸神建功立业打好了“人”的基础的神,是创人补苍天、无神可与伦比的神。其品位规格是“最最”、“上上”或曰“至高无上”!
(说明)从本土神仙系列广而论及世界各国神仙队伍;从各个单项功能的神,论及西方国家最崇拜的上帝——如果没有人,什么神仙都不存在;女娲造人——有了人以后,才派生出诸多神仙来。所以女娲的地位是最高的。如果不强调这一点,女娲就会等同于一般化的神。
《女娲当惊世界殊》之二
《女娲建功处所的定位》及解说
记得两年前(以我于2001年写这篇时间为准),我国当代最权威的《人民日报》曾报道过一则消息,有一批专家学者探讨、追寻女娲其人其神的户藉根源在哪里?结论是山东某村庄在古代历史上确曾诞生过一位名叫女娲的姑姑。说她不怕艰险,不怕困难,孝敬父母,和睦邻里,乐于助人,善用聪明才智为他们解除疾苦。可文末却来个下落不明,只是有人传言她得道成仙去了。
在下至今仍是小学学历,却固执地认为彼女娲绝对不是全国全世界公认的此女娲。因为:一、前文已经讲过,此女娲是早于一切神的神,先于一切人的人;而彼女娲则有父母可以孝敬,证明晚于此女娲;二、此女娲能抟土为人炼石补天,彼女娲只能帮助邻里做一些平凡琐事;三、若说彼女娲后来得道成仙,那也只能是与此女娲名字巧合的一位女性。此女娲补天后,天也确实没再破裂过,彼女娲怎么也说不上是再行补天的女娲。
以上三条,足以说明两位女娲压根儿划不上等号,诚所谓不可同日而语。山东某村那位名声锁定在村庄周围的女娲,打一百石麦面的浆糊也粘不上是名震天下如雷贯耳的创人补天的女娲。那批专家学者探讨论定的目的,无非是想给山东某村引出爆炸性新闻,以期带来爆炸性的两个效益。但终以不能自圆其说而告结,此后不再有所云云。
而竹山县西部中心地带宝丰镇东与麻家渡镇西交界的那座山头,却是正宗的女娲山,其周围是女娲建功之处所。理由是:一、那座山的本名就叫女娲山,是早于《史记》作者的诗人王象之赞叹过的山:“女娲山下少人行,涧谷云深一鸟鸣……”二、《史记》有记载,《五帝本纪》有详指;三、我国最权威的《康熙字典》中,对“娲”字条目注解诠释,引证了《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关原文:“娲”古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又女娲始制作笙簧;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标点为引者所加)四、《竹山县志》中有“女娲青锁”等八景的记述;五、女娲山东罗家坡村院蔺姓人户门前沟渠过板,即是女娲碑。其碑,对女娲山和女娲的丰功伟绩都有铭志。
现在再谈女娲建功立业处的定位问题,山东女娲与本文所讲女娲划不上等号;而陕西安康、平利除一冠以女娲名字的山与塔外,别无证据,而此证又太平常,不能独到的说明问题的实质。因为用名人名神作庙名街名的例子俯拾即是——那么,有遗迹尚存、有典籍定论、有女娲传说系列资料可考的竹山宝丰镇东女娲山,正是毫无争议的女娲抟土为人处,炼石补天处。
为此争得屁砸脚后跟,还是得证证据。说白了,神和神的功业实际上都是人指定的。也即上古时代的人对神秘的自然现象自然力量无法解释,就用了最简便的办法予以解释:凡是人力不及的事物都寄托以神力,虚拟所指。但在本文所讲的,自古以来所指的,就是竹山县宝丰镇东的女娲山。谁想现在改变,恐是回天乏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说明】本人论文这一段的主旨是给女娲炼石补天处所定位——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虽然人们心知肚明女娲补天是传说,但是,在民间传说的审美观照上,也即审美心理上,宁可信其有,则不信其无。那么,既然信其有,我们就应该确定炼石补天的“发源地”或者是“附着”地。而这个发源地也不是由人们信口开河随便指定和认定,况且《史记.五帝本纪》和《康熙字典》中明白、明确指出女娲炼石补天处就在竹山西部地区宝丰镇东的女娲山(现在移花接木把宝丰山定为女娲山是从实际出发的考虑,当属另外的论题)而这个事实,现在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改写——我不相信现在谁可以改写《史记.五帝本纪》中对女娲补天处所的指定,我不相信现在谁可以对《康熙字典》中的“娲”字条目做出新的诠释!
《女娲当惊世界殊》之
女娲山景观开发建设的到位
(原文)明白了女娲的品位,讲清了女娲山及女娲炼石补天处的定位,需要着力落实的是开发建设的到位。这首先必须是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对女娲认识的到位,也即要达成以下共识:1、女娲的高品位,没有哪一路神仙哪一拨帝王比得上;2、女娲抟土为人炼石补天之壮举,是真正的空前绝后;3、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女娲,也是人类共有的女娲,但女娲成就壮举的发祥地就是竹山县西宝丰镇东的女娲山;4、女娲景观的建成,即是文化旅游观光又一热点的诞生,是又一经济增长点的诞生;5、女娲山文化景观位于305省道过境段交通便利、反应快捷的效应;6、最具有效升华竹山知名度的潜能。
二是景点布局设置的到位。一提这个问题,便是需要钱的到位。但县财力吃紧,宝丰镇一镇之力也嫌单薄,鉴于筹款的实际困难,有三种方式可以试探:1、专门立项向上级或旅游部门争取资金;2、可以招商引资;3、发动民间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更可以先设想,先构划,采取啃甘蔗的方法,一节一节地来。比方说,可以先把残旧女娲碑归回原来位置也可以重新立碑;接着雕塑女娲圣像,然后再一步步开辟建设“女娲造人抟土处”、“女娲晾晒人胚处”、“女娲采集彩石处”、“女娲炼石补天处”……直到广植花木,形成“女娲公园”。
刘备的埋葬究竟在哪里?争了许多年,现在争得几乎要发掘几处刘备墓,以求眼见为实;诸葛亮躬耕田亩处,襄樊与南阳也争了许多年;现在又出了安康、平利争女娲山——活人争***人,今天争古人古神,甚至借古人借古神,并不是要搞封建迷信,而是为着那份炙手可热的名人名神带来的经济效应。而我县西部中心地带有无可争议的至高无上的名神,早就应该学会“用神”,用自己本土的“神”——女娲在我县境内重新热火起来,又不仅仅是为了致富一方面,而是竹山人为弘扬悠久的华夏文化,为维护人类发展史,维护功盖天地的女英雄女强人的新贡献。从前女娲当惊世界殊,现在竹山可望随女娲之惊殊先向山外世界惊殊起来!
【说明】本人论文的结束篇章,着重讲述了三点:一是要达成对女娲品味究竟多高的共识;二是女娲山景点的构想、布局安排和采取的方法;三是将达到的效果;本人重炒闲饭,着重要讲讲关于女娲景点的建设问题。
记得当年我把对女娲山风景点建设布局的设想向王义富和章杰说明,请他俩转告镇委书记纪洪山,纪洪山非常重视,给与了首肯,确定女娲公园就在镇东坡古老正宗的女娲山建;好处是观光游客过路即刻就能见到女娲公园,尤其是为本镇居民开辟了休闲娱乐场所;建设省钱省力,不需大动干戈,大兴土木;并就我的设想方案向县里写了《关于建设女娲公园的请示》——可惜没有引起县领导层的重视。回复意见是以后再说。宝丰镇党委政府也就将此事搁置。
愚蠢、执着的我却不泄气,坚持把《女娲补天话竹山》——女娲传说故事集编辑结束,厚着脸皮请求又一届宝丰镇交接手的书记沈明云、师利龙予以出版经费支持,请求县值班县长王有军给与专项经费支持。王有军在我代文化局写的报告上签署了“我意可支持5000元,请董书记卓定”的意见。按照一般常识,那句意见的“卓”定之“卓”应该是“酌”定,后来才闹明白那么写并不是白字,而是对高一级领导的尊敬!董永祥书记很爽快的签署了意见:“从预算外列支。”并且还乐意为该书作序。宝丰镇政府和县里各支持了5000元,保证了《女娲补天》故事集的出版。为后来引起县领导层真正重视以后,有了想上级领导汇报、向专家诉说的文字依据。
三、大而空而豪华的女娲景区的形成
《女娲补天》故事集的出版,增强了我研究和弘扬女娲文化的信心,于是继续埋头搜集关于女娲文化的资料,且连续在北京《青年民间文学论坛》发表关于女娲文化的论文和竹山地方优秀文化资料——终于引起该论坛纸刊记者杨金良的关注,不惜长途车马劳顿,于2003年春天来到竹山,访问到了我的居室,在我的电脑里面下载了一整天的资料。可是,仍然没有引起县里的重视。
我不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不开。可在相当长的时段里就是不开。一直到听说西南方向的邻县陕西平利成功举办了女娲文化节,竹山县领导层才象从梦中醒来,动起了弘扬女娲文化”的念头,大有迎头赶上平利之势,力争后来居上---于2005年5月在宝丰镇小学门前操场举办“中国.竹山女娲文化宝石节——目的是拉动绿松石的国内外销售市场。那次文艺晚会的主打节目,是县剧团上演的掐头去尾了的我的剧本《女娲补天》。
——金石到底开了。但不是我的精诚所至。是县领导层终于明白了什么。尤其是在这次宝石节上,因打了女娲的牌,签约经济项目看好,县里似乎是从此下了决心,横下心来,要把女娲的牌打大,打响,打成天牌。
打女娲的牌也要有舆论先导,2005年7月初,县里举办竹山县首届女娲文化研究会,从北京社科院、北大邀请了民间文学方面的专家、学着,和武汉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以及十堰市有关方面的知名学者与会,会上,郧阳师专几位教授和市里几名学者做了书面发言,我也宣读了我的《试论竹山女娲遗迹与女娲之关系》论文。该论文举例竹山现存许多遗迹与女娲传说的映证。最后等北京来的专家给与权威性定评——可从北京来的专家学者很审慎,钳口不提有关实质性女娲问题——不表任何态!在会场上,县委副书记冯安龙给文化局长手机发短信说:“看来,还是身边的土专家管用。”局长把短信给我看,说:“这个土专家是指你的。”
虽然北京的专家学者没有表态,会后,在宝丰镇文化中心的门厅上从此就挂起了“竹山县女娲文化研究会”的牌子。(2007年夏天我得知,我还是该研究会的副会长。)虽然北京来的专家学者没有社么实质性表态,并不影响县里加快建设女娲风景区的决心与步伐。我至今也不知道县里请谁担任了女娲风景区建设的总策划,以什么为根据做策划?反正在宝丰山(县里叮嘱叫作女娲山)上以“问天阁”为代表的现代性建筑就矗立起来了——我的父母官啊,女娲并不问天啊,问天,是屈原的事情啊!与女娲何干?!尤其是有三处电视插转天线,给屈原问天提供了方便。而我那女娲抟土做人处、金星指婚处,滚磨订婚处、女娲兄妹成婚处、红云做盖头处、女娲新婚洞房处等有看的有玩的有乐的有听的有说的与系列女娲传说联系紧密的勾画的细伢啃甘蔗——一节节来的策划建议却被抛弃了!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无看点无乐点无游客参与点的景区就这么大而空而豪华的形成了!